川姜鎮啟江村網格員堅持為群眾排憂解難,用愛心暖民心,用真情做實事,將服務送到群眾心間,充分詮釋網格責任與擔當,以熱忱凝聚網格向心力 ,共譜治理“和諧曲”。
凝聚網格向心力,打造團結 “同心圓”
“緊扣群眾‘缺什么’,黨組織就‘干什么’,切實把為民服務延伸到村民家門口,牢固樹立為民服務的理念,把群眾當自家人、把群眾的事當自家事,堅持不懈為民辦實事解煩憂”,啟江村總網格長周冬梅時常叮囑所有網格員。長期以來,啟江村兩委積極引導社會各方力量參與基層治理,吸納在校大學生、老黨員、離退休老干部、愛心村民代表等治理“新”力量加入網格志愿隊伍,提供精細化服務;全面推動為民服務從“自掃門前雪”轉為“共繪同心圓”,讓每一位居民從“局外人”,轉變成為村居建設的“主人翁”,在共建共治中,享受美好生活。
建強網格組織網,共繪精細“服務圈”
建立融心入網、向美而行、共享家園、睦鄰共治的網格治理品牌;橫向推進“全要素”網格建設,強化兜底功能,縱向通過建強“組織網”、優化“服務網”,提升“自治網”、夯實“共建網”,全面實現基層治理“一網統管”;建強網格組織網,共繪精細“服務圈”。“宋奶奶,最近早晚溫差大,您要注意身體,有什么需要馬上聯系我們”,網格員們經常入戶走訪慰問困難群眾。面對轄區內低保、殘疾等特殊人群,網格員們堅持“多詢問生活難處、多囑咐注意事項、多看望特殊群體、多記錄建立臺賬”的原則,入戶走訪時一邊幫助老人打掃衛生、整理家務,一邊幫助檢查燃氣和用電情況,并叮囑他們安全用電注意防火。
勾勒民族網格圈,共譜治理“和諧曲”
中秋佳節到來之際,在啟江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少數民族村民與大家圍坐在一起,制作、品嘗月餅,開展“閱讀分享會”,少數民族村民介紹各自家鄉的民間習俗,“我過了一個有意義的中秋節,明年你們還要通知我,和大家在一起開心開心,熱鬧熱鬧”,彝族的妹妹高興地贊嘆道。近年來,啟江村兩委注重推動少數民族人士由“被動管理”向“出謀劃策”發展,“紅石榴志愿服務隊”“民族議事室”“民族宣講團”就是在村居引導下逐步組建起來的民族特色團隊。除此之外,村居還進一步邀請各民族骨干和熱心人士參與到網格治理中去,極大增強了他們嵌入式的融入感與歸屬感。村居“搭平臺”,民族“唱好戲”,大家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一步激發了少數民族“自生力”,共譜治理“和諧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