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通州邁上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第一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全區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經濟運行提質增效,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產業集聚不斷提速,創新動能持續增強,美麗通州展現新貌,民生福祉有效改善,社會大局和諧穩定,黨的建設全面加強。全區上下緊扣“建設硬核區、跑贏新賽程”定位目標,堅決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光榮使命,全力實現“十四五”和現代化建設良好開局。
一、綜合
2021年,初步核算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94.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下同)增長9.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67.1億元,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815.3億元,增長10.4%;第三產業增加值711.8億元,增長8.5%。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由上年的4.4:49.3:46.3調整為4.2:51.1:44.7。
2021年,全年新增私營企業8689戶,注冊資本257.7億元;新注冊個體工商戶15914戶,注冊資金2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民營經濟產值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68.9%,民營經濟入庫稅金占全部稅收比重為79.2%。
2021年,全區城鄉就業形勢穩定,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08萬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人數0.12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1.74%。新增高技能人才1537人,新增技師高級技師人數242人。
2021年,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472.9億元,增長33.6%,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42.0%,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通過公共網絡實現商品銷售額增長45.7%。規模以上服務業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長23.6%。
二、農林牧漁業
2021年,全區農林牧漁業現價總產值增長6.2%。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13.7萬畝,總產量50.4萬噸,綜合畝產443公斤;油料作物播種面積21.0萬畝,總產量4.8萬噸,綜合畝產231公斤,增長4.1%;棉花播種面積0.05萬畝,總產量43噸,畝產78公斤,增長2.6%。生豬年末存欄10.1萬頭,增長12.8%;家禽年末存欄219.9萬只,增長5.9%;山羊存欄13.1萬只,增長13.2 %。全區水產品產量9322噸,增長1.6%。其中,淡水養殖產量8530噸,增長2.0%;內河捕撈產量792噸,增長8.0%。
表1 2021年主要農產品產量情況
產品名稱 |
計量單位 |
產量 |
比上年增長(%) |
糧食 |
萬噸 |
50.4 |
0.0 |
油料 |
萬噸 |
4.8 |
-2.0 |
棉花 |
噸 |
43 |
-50.6 |
水產品 |
噸 |
9322 |
1.6 |
2021年,全區農業機械總動力 51.2萬千瓦,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 99.5%,特色農業機械化率達 63.9%。農機化總投入9744萬元,其中,農業機械購置 6454萬元。建成“第六批全國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區”。
2021年,全區開工新建各類農業重大項目27個,總投資額27.5億元,其中億元項目5個。設施農業面積達19.0萬畝,累計建成各類農業園區7個,省級菜籃子工程萬畝蔬菜基地2個。全區經工商登記注冊的家庭農場387家,其中省級示范家庭農場34家、市級示范家庭農場29家,其中新增省市級示范家庭農場22家。各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5家,其中2021年新增區級農業龍頭企業3家。累計建成農業產業化聯合體8家,其中累計建成省級示范聯合體3家。累計建成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3個。累計建成中國美麗休閑鄉村1家,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星級企業3家,省級休閑農業精品村4個,省級主題創意農園4家,省級農耕實踐基地1個。新增新型合作農場13家,累計50家,經營面積達2.26 萬畝。 2021年,全區207個涉農村資產總額26.8億元,經營性資產7.9億元。實現集體收入2.8億元,村均136萬元。
2021年,全區建成高標準農田4.24萬畝,高效節水灌溉面積0.53萬畝。項目總投資13675 萬元,新建泵站 30座、渠道71 公里、機耕橋 9座、機耕路57.6公里、河道整治41 公里、土地平整13990 畝,倉庫 3 座,曬場 3519平方米。通過實施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項目,全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積9平方公里,疏浚等級河道72條(段),清淤土方73.08萬方,整治溝塘191個土方50.93萬方,拆除農橋7座,新建農橋2座,改造農橋12座。
三、工業和建筑業
2021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增長29.0%。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增長41.4%,汽車零部件產業增長27.5%,智能裝備產業增長36.6%,新材料產業增長46.4%,高端紡織產業增長22.5%,船舶海工產業下降5.8%。
202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增長28.0%,利潤總額增長67.2%,財務費用下降6.6%,平均資產負債率52.4%,上升1.3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分別為5.0%、5.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達96.8%。
2021年,全區新增省級示范智能車間4家、市級示范智能車間14家,累計建成市級示范智能車間36家。新增通過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評定的企業24家;星級上云企業16家;獲評2021年南通市工業互聯網(互聯網+制造業)融合創新試點示范企業7家;新認定省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平臺)2家。
2021年,全區建筑業增加值138.7億元,增長6.2%。建筑業總產值增長11.4%,其中,建筑工程產值增長11.7%,安裝工程產值增長5.0%;簽訂合同額3682.4億元,增長8.4%。
四、服務業
2021年,全區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64.5億元,增長7.7%;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37.3億元,增長8.5%;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26.9億元,增長12.0%;金融業增加值84.0億元,增長3.5%;房地產業增加值116.4億元,增長11.7%;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15.6億元,增長14.4%;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加值36.0億元,增長11.4%。全區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增長10.1%,利潤總額增長7.9%。
2021年,全區各類房屋(含安置房)銷售面積258.09萬平方米,增長9%,其中,住宅銷售面積242.80萬平方米,增長15.2%。2021年末,房屋施工面積786.69萬平方米,增長11.3%。
2021年末,全區擁有省級旅游度假區1家,國家4A級景區1家,國家3A級景區2家,國家2A級景區1家,省級休閑旅游街區1家,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1家,國家四星級旅游飯店1家,國家二星級旅游飯店1家。
五、固定資產投資
2021年,全區固定資產投資額增長1.3%。其中,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3.0%,占全部投資比重65.2%,比上年提高6.8個百分點。在建10億元以上項目37個,增長5.7%,完成投資額增長35.0%。
2021年,全區高技術產業投資額增長13.4%,高于全部投資額增速12.1個百分點,占全部投資額比重23.3%,比上年提高2.5個百分點,對全部投資額增長的貢獻率為210.0%,拉動全部投資額增長2.8個百分點。
六、國內貿易
2021年,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2%。全社會批發和零售業銷售額增長19.2%,全社會住宿和餐飲業營業收入增長21.9%。
2021年,全區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增長3.5%,飲料類回落33.1%,煙酒類增長25.5%,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23.6%,化妝品類下降7.3%,金銀珠寶類增長76.9%,日用品類下降16.7%,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下降1.2%,中西藥品類增長37.8%,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146.8%,家具類下降2.3%,通訊器材類增長350.9%,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增長54.3%,石油及制品類增長23.4%,汽車類增長21.7%。
2021年,全區限額以上批發業單位通過互聯網實現銷售額88.66億元,增長45.3%;限額以上零售業單位通過互聯網實現銷售額4.68億元,增長55.3%。
七、對外經濟
2021年,全區實現進出口總額317.1億元,增長20.6%。其中,出口總額270.4億元,增長18.7%;進口總額46.7億元,增長32.8%。全年貿易順差223.7億元,比上年擴大31.5億元。
表22021年出口貿易方式及出口地分類情況
名 稱 |
總量(萬元) |
比上年增長(%) |
出口總額 |
2703929 |
18.7 |
#三資企業 |
806092 |
12.5 |
私營企業 |
1889739 |
21.8 |
#一般貿易 |
2288110 |
21.3 |
加工貿易 |
354406 |
12.8 |
#機電產品 |
1042037 |
17.2 |
高新技術產品 |
133833 |
-33.8 |
農產品 |
10014 |
18.6 |
#船舶 |
5 |
-97.9 |
#亞洲 |
1133951 |
18.6 |
#東盟 |
288781 |
5.2 |
日本 |
240973 |
10.7 |
歐洲 |
458032 |
43.2 |
#歐盟 |
305112 |
45.6 |
北美洲 |
788709 |
2.9 |
#美國 |
744545 |
2.5 |
拉丁美洲 |
158881 |
54.4 |
2021年,全區實際到賬外資2.63億美元,新批外商投資項目37個。全區境外投資注冊新設立及增資企業2家,境外中方協議投資總額311萬美元。
2021年,全區新簽對外承包勞務合同額20589萬美元,增長314.5%;完成對外承包勞務營業額16313萬美元,增長11.5%;新派勞務人員457人,增長471.3%;年末在外勞務人員641人,增長124.9%。
八、交通運輸、郵政電信和電力業
2021年,全區公路客運總量109萬人次,下降35.7%;公路貨運總量960萬噸,增長13.2%;水路貨運量325萬噸,增長12.5%。2021年末,全區公路總里程2477.3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36公里、一級公路371.31公里、二級公路252.33公里、三級公路144.75公里、四級公路1572.97公里,橋梁1351座、50420.68延米。
2021年末,全區汽車保有量38.46萬輛,增長8.3%,私家車擁有量33.6萬輛,增長5.3%。
2021年,全區完成郵政業務收入3.2億元,增長3.2%;收寄國際、國內函件11.5萬件,下降62.2%;國際、國內包件2416.9萬件,增長12.9%;投送特快專遞125.9萬件,增長47.6%;發送各類報刊雜志1891.1萬份,下降1.8%;年末郵政儲蓄余額180.3億元,增長0.2%。
2021年末,全區本地固定電話用戶12萬戶,移動電話用戶128萬戶,其中,4G/5G手機用戶118.6萬戶。固定寬帶接入用戶52.9萬戶。
2021年,全區全社會用電量70.2億千瓦時,增長16.7%。第一產業用電量0.2億千瓦時;第二產業用電量50.1億千瓦時,其中,工業用電量49.3億千瓦時;第三產業用電量8.1億千瓦時。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11.8億千瓦時。
九、財政和金融
2021年,全區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6.7億元,增長15.0%,其中,稅收收入64.0億元,增長17.0%。稅收收入中:增值稅(50%部分)25.8億元,增長16.4%;企業所得稅(40%部分)9.4億元,增長22.5%;個人所得稅(40%部分)2.4億元,增長18.0%;城市維護建設稅3.5億元,增長9.0%;房產稅3.0億元,增長24.4%;土地增值稅7.2億元,增長33.3%。
2021年,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27.0億元,增長2.2%。其中,用于教育、科學技術、社會保障與就業、衛生健康、農林水、住房保障等民生方面的財政支出為99.0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7.9%。
2021年末,全區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2031.6億元,增長4.2%。其中:個人存款余額1346.9億元,增長10.7%。本外幣貸款余額1390.8億元,增長20.8%。其中,短期貸款余額410.2億元,增長6.0%;中長期貸款余額963.5億元,增長27.3%。
十、科學技術和教育
2021年,全區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20家,3個項目獲省成果轉化項目立項。2021年末,全區共有高新技術企業324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家,國家級眾創空間1家,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家,省級眾創空間3家,省級科技企業加速器1家,省級科技創業孵化鏈條試點單位1家,省級科技產業園4家,省級眾創集聚區1個,省級眾創社區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2家。江蘇知識產權強省建設示范區通過驗收,全區新增第22屆中國專利優秀獎2項,江蘇省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推進計劃項目驗收通過2家,南通家紡城通過江蘇省“正版正貨”示范街區項目驗收,中國南通(家紡)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獲批外觀設計專利權評價報告預審試點,通過《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國標認證企業22家,通過省知識產權管理貫標績效評價企業10家,國家知識產權優勢示范企業復評10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49.55件。
2021年末,全區共有幼兒園75所、小學42所、初中23所、高中5所、職業學校1所、成人中等專業學校2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乒乓球運動學校1所。幼兒園在園幼兒24714人,小學在校學生55077人,初中在校學生22241人,普通高中在校學生11417人,中等職業教育在校學生4101人,特殊教育學校在校學生239人。全區幼兒園入園率99.4%,小學入學率100%,小學畢業率10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9.8%,畢業率100%。全區專任教師高一級學歷占比分別為:高中研究生率13.14%、初中本科率99.13%、職中本科率100%、小學本科率94.06%和幼兒園大專率98.09%。2021年高考,我區7人達清華、北大錄取線,6人進入全省前100名。區為民辦事項目校園安全提升、古沙小學建設完成目標任務,通州中專二期、新壩小學擴建、牡丹江路幼兒園建設穩步推進,5所幼兒園竣工(其中2所幼兒園投入使用),新增學前教育學位1440個。創成“全國家校共育示范區”“全省首批幼小銜接實驗區”,心理健康教育經驗全省推廣。創成南通市義務教育“新優質學校”12所。4個德育品牌成功入選江蘇省中小學生品格提升工程。繼續實施中小學生眼睛明亮工程,全區中小學校教室照明系統改造實現全覆蓋,成功創建“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試點區”。
十一、文化、衛生和體育
2021年末,全區共有檔案館2個,分別保存檔案36.79萬卷、48.52萬件,其中向社會開放檔案16.64萬卷、47.48萬件,區檔案館館藏檔案數字化副本共1566萬頁。全年查檔利用5702人次,調卷6683卷(件),出具檔案證明5153份。全區擁有廣播電視臺1個,數字電視用戶20.6萬戶,高清電視用戶數9.6萬戶。
2021年末,全區共有表演團體2個、劇場1個、公共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文化站14個。推進“十百千萬”文化惠民工程,全年共組織開展“歡樂江海行”送戲下鄉、“通州之夜”專場文藝演出等200場精品文藝演出,舉辦1100場文體活動,培訓1.5萬名基層文藝愛好者。不斷提升基層綜合文化服務設施建設,新創五星級韜奮書吧1家,三星級韜奮書吧4家。14個鎮(街道)圖書館分館按照五星級韜奮書吧建設標準提升改造,充分發揮總分館體系中承上啟下作用。
2021年末,全區共有醫療衛生機構485個,其中,醫院、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45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253個。全區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2946人,注冊護士3073人。全區擁有醫療標準床位7289張。全年診療病人592.31萬人次,出院病人16.92萬人次。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106.5萬份。
2021年,我區在省縣級體育重點工作督查考核中蟬聯全市第一,躋身全省先進行列,獲批全省首批體育消費試點城市。投入300多萬元,扶助7個鎮(街道)30余個點位開展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和維修更新,完成8片嵌入式“市民健身球場”建設,創成全省首批室外全民健身設施管護專項治理試點區。先后承(協)辦多項重要賽事,開展系列全民健身賽事活動,通州籍運動健兒獲得東京殘奧會、世錦賽、全運會等多項賽事獎牌。全年新增國家級足球特色學校3所,南通市足球后備人才示范學校2所。
十二、城鄉發展和生態環境
2021年,全區新增綠地面積19.06公頃(建成區),城市綠化覆蓋率44.95%;日轉供水能力40萬噸,水質綜合指標合格率100%;燃氣普及率、自來水普及率均達到100%。全年新增道路照明燈1304盞,新增城市照明總功率365千瓦,線路長度41.5千米。城鎮污水集中收集處理率94.2%。
2021年,全區扎實開展化工產業安全環保整治提升,關停化工生產企業10家。實施大氣污染防治工程項目62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任務683個。全年細顆粒物(PM2.5)日均值26.6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87.9%。定期調度、督查水污染防治工程3類47項。市考以上斷面水質達標率100%,市考以上斷面水質優Ⅲ比例100%。37家土壤污染重點監管企業完成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監測和隱患排查,農用地安全利用率和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均達到100%,全區土壤環境質量保持穩定。
2021年,全區平均氣溫17.2℃,比上年上升0.4℃。全年發布各類氣象預警99次,啟動重大氣象災害應急響應4次。
十三、公共安全和應急管理
持續深化掃黑除惡專項斗爭,2021年全區排摸涉黑涉惡線索19條,辦結14條,辦結市局交辦重點案件1起。全年破獲刑事案件1536起,破案率33.6%,抓獲刑事作案成員2348人,增長21.8%。2021年,全區工商貿生產安全亡人事故5起,死亡6人。發生交通運輸事故5起,死亡1人,受傷4人。發生消防火災事故485起,未發生人員傷亡,直接經濟損失約810萬元。
十四、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2021年末,全區戶籍人口124.5萬人,下降3.82‰。全年出生6041人,出生率4.84‰,出生嬰兒性別比(以女性為1)為1.004:1;死亡人口12423人,死亡率9.96‰;自然增長率-5.12‰。
根據住戶抽樣調查,2021年全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361元,增長9.9%。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299元,增加4846元,增長8.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24元,增加3140元,增長11.3%。城鄉居民收入比(以農村居民為1)為1.92:1。
2021年,全區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8965元,增長20.7%。其中,人均食品煙酒消費支出8291元,增長16.9%;人均衣著消費支出1674元,增長23.3%;人均居住消費支出5018元,增長16.2%;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務消費支出1839元,增長19.2%;人均交通通信消費支出4771元,增長22.8%;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4517元,增長29.3%;人均醫療保健支出1864元,增長23.8%;人均其他用品和服務消費支出991元,增長24.2%。
2021年,全區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20.17萬人、16.17萬人、15.71萬人;2021年,全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9.40萬人,領取養老金人數27.80萬人,續保率達92.35%。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從每人每月253元提高到275元。全區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69.93萬人,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6.52萬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20.80萬人,全年為30.17萬人次病患支付醫療救助金3433.69萬元。
2021年,城鄉低保標準提高至每人每月750元,比上年提高40元,實現城鄉低保保障標準一體化,與南通市主城區接軌。農村特困供養對象供養標準每人每月1040元,與上年發放標準一致。城市特困供養對象供養標準每人每月2025元,與上年發放標準一致。集中和散居孤兒基本生活養育標準分別提高至每人每月2760元和2070元,比上年提高110元和215元。全年發放各類生活救助款28774萬元(含城鄉低保特困供養9817.74萬元、殘疾人兩項補貼1.47億元、臨時救助140萬元、困境未成年人分類保障310萬元)。區慈善基金會全年募集善款1349萬元,發放善款1441萬元。全年累計成立登記社會組織32家。全區共有律師事務所11家,設有公職律師辦公室55個;共有律師293名,其中專職律師201名,公職律師81名,公司律師8名,兼職律師3名。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112人。
注:
1.2021年數據為初步統計數。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著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地區生產總值、三次產業及相關行業增加值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為實際增長速度;其他指標除特別說明外,按現價計算,為名義增長速度。
3.部分指標數據因統計口徑調整,與上年不具可比性。
4.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根據江蘇省科技廳和江蘇省統計局聯合下發的《關于發布<江蘇省高新技術產業統計分類目錄>(2018修訂)的通知》(蘇科高發〔2018〕86號)進行統計,包括航空航天制造業、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電子及通訊設備制造業、醫藥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智能裝備制造業、新材料制造業和新能源制造業。
5.規模以上工業統計范圍為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工業企業。
6.建筑業統計范圍為有資質的建筑業企業。
7.固定資產投資統計范圍為計劃總投資500萬元及以上建設項目,房地產投資統計范圍為房地產開發經營企業。
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統計中限額以上單位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批發業企業(單位)、500萬元及以上的零售業企業(單位)、200萬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飲業企業(單位)。
9.規模以上服務業統計范圍為年營業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的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衛生法人單位。年營業收入1000萬元及以上的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教育;以及物業管理、房地產中介服務、房地產租賃經營和其他房地產業法人單位。營業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社會工作法人單位。
10.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數據不包含原三余鎮;科學技術局含原三余鎮不含張芝山;教育體育局、民政局、財政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交通運輸局、水利局、農業農村局、商務局、文化廣電和旅游局、行政審批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等相關部門提供數據不包含原三余鎮和張芝山;應急管理局數據不包含原三余鎮、張芝山和先鋒街道(中創區部分)。
數據來源:
本公報中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數據來自行政審批局;城鎮新增就業、登記失業率、社會保障數據來自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戶籍人口、民用汽車、交通事故數據來自公安局;糧食面積和產量、畜牧業和城鄉居民收支等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通州調查隊;醫療保險來自醫療保障局;最低生活保障數據來自民政局;農業機械、水產品產量等數據來自農業農村局;河道整治等數據來自水利局;貨物進出口、外商直接投資、對外直接投資、對外勞務合作等數據來自商務局;公路運輸數據來自交通運輸局;郵政業務數據來自郵政公司;電話用戶、移動互聯網等數據來自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用電量來自供電公司;財政數據來自財政局;金融信貸數據來自人民銀行;科技等數據來自科學技術局;專利等數據來自市場監督管理局;教育、體育數據來自教育體育局;檔案數據來自檔案館;廣播電視數據來自融媒體中心和廣電網絡公司;藝術表演團體、公共圖書館、文化館、旅游等數據來自文化廣電和旅游局;醫療衛生數據來自衛生健康委員會;城鎮污水處理、建城區綠地率、城建數據來自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環境監測數據來自生態環境局;氣象數據來自氣象局;安全生產數據來自應急管理局;火災數據來自消防大隊;其他數據均來自區統計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