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數據發布 / 統計年報

      2003年通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發布時間: 2004-03-05 00:00:00
      信息來源:
      【字體:

      2003年,全市上下緊緊圍繞“兩個率先”目標,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奮勇爭先,扎實開展“爭當標兵,爭扛紅旗”和“接軌上海、策應廣深、學趕浙江”等系列活動,強勢推進招商引資、優化環境、轉變作風三項重點工作,三個文明建設喜結碩果,總體經濟運行質量不斷提高,各項政策穩步推進,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各項社會事業不斷進步,城鄉人民生活繼續改善。經南通市初步核算評估,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65.9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下同),比上年增長(下同)13.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07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85.36億元,增長18.0%;第三產業增加值60.56億元,增長12.1%。人均GDP12900元,比上年凈增1797元,增長16.2%。完成財政總收入13.14億元,增長31.4%。

        社會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地區發展不平衡性依然存在;農民增收、城鎮就業和再就業的壓力依然較大;財政收支矛盾仍然比較突出;部分生產要素對經濟增長的制約加劇;影響社會穩定的不安定因素依然存在;經濟發展的軟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
        一、農林牧漁業
        農業和農村經濟穩定發展。全市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目標,進一步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項目農業建設成效顯著。以市場為導向,大力發展多種經營。2003年,全市完成現價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0.71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4.3%。其中:農業產值16.99億元,增長2.5%;林業產值0.35億元,增長4.2%;牧業產值5.64億元,增長4.0%;漁業產值5.88億元,增長7.2%;農林牧漁服務業1.85億元,增長13.0%。
        主要農副產品產量如下:
       

      指標名稱
      計量單位
      2003年
      比上年增減 %
      糧食
      萬噸
      47.10
      -6.0
      棉花
      萬噸
      0.78
      9.9
      油料
      萬噸
      7.75
      16.7
      水果
      萬噸
      3.70
      5.7
      肉豬出欄數
      萬頭
      43.98
      4.7
      生豬年末數
      萬頭
      27.04
      5.8
      羊年末數
      萬只
      20.74
      8.4
      家禽年末數
      萬只
      421.17
      4.2
      禽蛋產量
      萬噸
      2.10
      5.0
      海水產品
      萬噸
      1.31
      11.1
      淡水產品
      萬噸
      2.55
      7.7

        農業生產條件繼續改善。年末全市擁有農機總動力33.01萬千瓦,比上年凈增0.55萬千瓦,增長1.7%。農機化總投入3401萬元,增長7.1%。農村用電量5.5億千瓦小時,增長18.2%。
        二、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快速增長,已進入工業化中期的加速發展期。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441.88億元,增長42.3%。工業企業堅持以改革為動力,狠抓市場開拓和產品開發,資本結構進一步優化,市屬工業企業改革取得決定性勝利。江蘇春曉集團、通州市棉紡織廠順利實施破產清算,南通第三制藥廠成功實施資產重組,公有資產整體退出,引入新的投資主體,盤活了低效資產,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民營經濟發展迅猛,活力迸發,內生動力顯著增強,完成個私工業產值264.36億元,增長58.6%,成為促進工業經濟增長的主體力量。受結構調整和市場需求變化的拉動,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多數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工業經濟效益明顯提高。實現銷售收入412.03億元,增長60.8%,利稅25.89億元,增長31.4%。其中,利潤15.86億元,增長33.8%。工業投入實現重大突破,發展后勁顯著增強。全市完成工業投入47.65億元,增長122.9%,創歷史新高。經濟結構繼續優化,發達地區增勢強勁,欠發達地區你追我趕。開發區、工業園區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建筑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狠抓市場開拓,強化經營管理。全年完成施工產值130.02億元,增長77.4%。
        三、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迅猛。全市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67.65億元,增長44.6%。其中,規模以上投資完成額40.95億元,增長119.0%。房地產開發快速發展,房屋施工面積達78.33萬平方米,增長59.4%。其中,住宅26.55萬平方米,增長28.0%;商品房銷售面積18.43萬平方米,銷售額為2.79億元,分別增長19.8%和76.9%。
        四、交通、郵電和旅游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海防公路、平海公路一期工程實現簡易通車,蘇318線、蘇202線、海二公路、洋興公路通州段等工程進展順利,建成鎮村等級公路96公里,全面完成撤渡建橋工作,改造農村危橋116座,疏浚三、四級河道253公里。郵政通訊事業迅猛發展,新增程控電話5.6萬門,寬帶用戶3000戶。觀光旅游業出現新亮點,開沙島旅游度假區一期工程竣工,旅游接待穩定增長。
        五、國內貿易和市場物價
        全市消費品市場繁榮,商品購銷兩旺。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額45. 06億元,增長12.7%。其中,批發零售業41.41億元,增長12.7%;餐飲業3.23億元,增長14.1%。市場物價雖有短期波動,但總體價格水平基本與上年持平。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0. 9%,商品零售價格總指數為100.4%。
      各類價格比上年上漲幅度如下:
       

       
      漲幅
      一、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
      0.9
      1、食品類
      2.5
      其中:糧食
      -2.6
      油脂
      16.9
      肉禽及其制品
      6.7
      1.5
      水產品
      -1.1
      鮮菜
      6.8
      2、煙酒及用品
      -2.4
      3、衣著
      -1.0
      4、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
      -2.4
      5、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
      2.2
      6、交通及通訊
      -2.2
      7、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
      3.1
      8、居住
      -0.2
      二、商品零售價格總指數
      0.4

        六、對外經濟
        招商引資實現歷史性突破,開放型經濟駛入快車道。全市新批外資項目181個,增長154.9%;合同利用外資3.51億美元,增長318.7%;實際利用外資1.05億美元,超過前五年總和。自營進出口總值5.29億元,增長29.0%。其中,出口4.18億元,增長17.0%。完成外經合同額4419萬美元,營業額4000萬美元,新派勞務671人,分別增長118.6%、109. 5%和450.0%。
        七、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財政稅收取得較快增長。全市完成財政總收入13.14億元,增長31.4%。其中,中央級收入5.51億元,地方級收入7.63億元,分別增長16.1%、45. 1%;財政支出為9.35億元,增長27.2%,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達到7.9%。
        金融業的服務功能不斷加強和完善,金融業務穩步發展。年末金融機構存款余額159.40億元,比年初增加26.43億元。其中,居民儲蓄120.88億元,比年初增加17.55億元。企業存款26.74億元,比年初增加7.44億元。年末金融系統貸款余額75.04億元,比年初增加19.10億元,其中,短期貸款70.38億元,工業貸款17.59億元。
        保險業務不斷拓展。全年保費收入3.51億元,賠付額0.40億元,為受災保戶和企業單位盡快恢復生產,穩定社會,支持經濟建設發揮了應有作用。
        八、科學技術和教育
        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移速度加快。全市高新技術產值33.91億元,占全南通市30.6%。年內完成省級以上技術創新類項目18個,其中國家級4個;開發市級以上新產品146只;全市累計高新技術企業17家,其中,國家級4家,省級12家;建立南通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9家,其中省級3家。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
        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發展民辦公助學校18家,組建通州職教集團,成立了通州藝術中心。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全市幼兒入園率94.1%,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學畢業升學率98.3%,初中畢業升學率82.2%。
        九、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繁榮興旺。創建省文化示范市工作進展順利,通過省級考核驗收。文藝創作成果豐碩,小品《羅密歐與朱麗葉》獲第十屆中國曹禺戲劇小品比賽業余組一等獎,小品《撿來的手機》獲中央電視臺全國喜劇小品大賽三等獎和最佳作品獎。出版了《通州文化史》。
        衛生事業進一步加強。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健全防控體系。全市未發生一起非典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農村衛生服務體系改革進度加快。農民大病統籌醫療取得新進展,參保人數占農業人口的87.4%。全市新增自來水受益人口2.2萬人,受益率達到94.0%。
        體育事業蓬勃發展。新建省級全民健身點10個,市級9個,全民健身活動廣泛開展。全市有26名運動員代表南通市參加省級比賽,獲金牌12枚,銀牌11.5枚,銅牌10.5枚。成功舉辦了“魯能杯”中國乒乓球俱樂部超級聯賽。騎岸鎮被評為“江蘇省全民健身周暨第一個全民健身日活動先進單位”。
        十、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
        城市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經過八年努力,一舉通過國家衛生城市的考核驗收。實施了河濱公園等一批標志性景觀配套建設。新型小城鎮創建工作成效顯著,建成2個省級示范鎮和7個南通市級示范鎮。城區污水處理工程圓滿竣工。自來水區域供水“南擴北進”工程全面展開。城鎮綠化水平顯著提高,新增綠化面積10萬平方米,城市綠地覆蓋率達32.0%,人均公共綠地5.45平方米。
        城市環境質量穩中有升。市區加大投入力度,加強河道整治,主城區水污染狀況得到很大改善。金沙鎮煙塵控制區覆蓋率達100%,環境質量更趨優良,PM值為0.092毫克/立方米,環境空氣主要污染物年日平均值二氧化硫為0.009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物為0.017毫克/立方米,生活垃圾處置率達100%。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根據公安部門統計,年末戶籍人口128.13萬人,人口出生率為5.17‰,人口死亡率為8.1‰,自然增長率為-2.93‰,連續6年實現負增長。城鄉人民的收入穩定增長,生活又有新的提高。抽樣調查顯示,全年縣(市)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0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835元,人均儲蓄9326元,分別增長19.8 %、6.3%和17.1%。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13195元,增長13.0 %。城鄉居民住房條件繼續改善,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33.47平方米,農村人均住房面積51平方米。
        社會保障覆蓋面不斷擴大。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實現應保盡保,失業人員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社會化足額發放。千方百計開發就業崗位,積極拓寬就業渠道。全市新增就業崗位1.33萬個,安置城鎮失業職工5420人,安置率為69%,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5%以內。
        大力開展扶貧濟困活動和社會救助工作。全年發放幫困資金2109萬元。繼續開展資助特困生活動。歷時三年完成農村草危房改造工程,全市有2828戶困難群眾喜遷新居,在南通市率先完成農村草危房改造任務。

       

      (責任編輯:成玉)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累計次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