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數據發布 / 統計年報

      2006年通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發布時間: 2007-03-08 00:00:00
      信息來源: 統計局
      【字體:
       
      通州市統計局
      2007年3月8日
       
        2006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深入開展“學昆山、趕太倉、超丹陽”活動,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大力推進民營經濟、招商引資、農民增收和環境建設四項重點工作,加快新農村建設,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經濟保持又好又快的發展態勢,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城鄉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和諧社會建設整體推進,實現了“十一五”規劃的良好開局。
        一、綜 合
        全市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初步測算,2006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0.68億元,比上年增長16.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4.46億元,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161.27億元,增長18.4%,第三產業增加值84.95億元,增長15.3%。人均生產總值23726元(按常住人口計算),比上年增長17.9%。按當年匯率折算達3038美元。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取得新進展。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為9.1:59.5:31.4。服務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城市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年末全市城市化水平達43.48%,比上年末提高2.28個百分點。
        市場物價總水平保持基本穩定。全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5%,漲幅比上年回落1.5個百分點。商品零售價格上漲1.5%,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2.7%。
      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情況
      指標名稱
      計量單位
      比上年±%
      居民消費價格
      %
      1.5
      食品類
      %
      4.7
      其中:糧食類
      %
      6.4
      油脂類
      %
      11.8
      肉禽制品類
      %
      1.3
      蛋 類
      %
      11.2
      水產類
      %
      6.7
      菜 類
      %
      1.5
      干鮮瓜果類
      %
      29.7
      煙酒及用品類
      %
      -0.4
      衣著類
      %
      -1.2
      家庭設備及用品
      %
      -0.7
      醫療保健
      %
      2.7
      交通和通訊工具
      %
      1.5
      娛樂教育文化用品
      %
      -2.5
      居 住
      %
      0.3
        就業再就業工作繼續加強。通過多種途徑使2405名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1%,比上年末增加0.41個百分點。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轉移培訓農村勞動力1.5萬人。民營經濟發展加快,年末全市工商部門登記的私營企業達15143戶,新增6255戶,總注冊資本達230.03億元;工商部門登記的個體戶45957戶。各項改革逐步推進,一批企事業單位順利實現改制重組,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深入推進農村社區股份制改革和農村土地股份制改革試點工作。
        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一是農業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的難度加大。農業投入不足,產業化進程不快,農村公共服務水平不高,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長效機制還沒建立;二是經濟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主要表現為產業結構不夠合理,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投資與消費比例不夠協調,服務業比重偏低,工業產品附加值偏低;三是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更顯尖銳。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改變,資源環境壓力較大,如期完成“十一五”期間節能減排指標和保護生態環境的任務相當艱巨。
        二、農林牧漁業
        農業穩定發展。認真落實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加上有利的氣候條件,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保持良好勢頭。全市共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9.25億元,比上年增長6.3%,其中,種植業產值21.3 億元,增長7.1%;林業產值0.47億元,增長19.4%;牧業產值7.32億元,下降1.9%;漁業產值7.8 億元,增長11.5%。全年糧食總產量達51.05萬噸,比上年增長2.5%。其中夏糧總產量14.71萬噸,增長4.7 %;秋糧總產量36.33萬噸,增長1.6 %。種植業結構發生變化,蔬菜面積1.55萬公頃,增長10.0 %。優質、高效、安全和生態農業發展較快。
        林牧漁業持續增長。全年造林面積1720公頃,比上年增長 多少%。主要畜產品產量繼續增長,肉類總產量5.30萬噸,比上年增長9.0%,其中豬牛羊肉產量3.61萬噸,禽肉產量1.71萬噸;禽蛋總產量2.38萬噸,增長1.0%;牛奶總產量0.46萬噸,增長24.7%。全年水產品總產量4.87萬噸,比上年增長6.8%;其中淡水產品3.21 萬噸,海水產品1.66萬噸,分別增長6.4%和7.9%。
      主要農產品產量情況

      指標名稱
      計量單位
      2006 年實績
      比上年± %
      糧食
      萬噸
      51.05
      2.5
      棉花
      萬噸
      0.94
      6.0
      油料
      萬噸
      8.51
      6.2
      蠶繭
      萬噸
      0.19
      3.7
      水果
      萬噸
      4.31
      5.6
      禽蛋產量
      萬噸
      2.38
      1.3
      水產品
      萬噸
      4.87
      6.8
      生豬飼養量
      萬頭
      80.73
      6.3
      羊飼養量
      萬只
      71.72
      5.2
      家禽飼養量
      萬羽
      1620.41
      13.7

        年末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35.77 萬千瓦,比上年增長3.2%。全市拖拉機擁有量5692臺,其中大中型拖拉機62臺,聯合收割機1000臺。全年機耕面積74331公頃,機播面積 40428公頃,機械收獲面積50811公頃。全市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3.02萬噸;農村用電量 14.66 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4.8%。完成等級河道疏浚307條,516公里,完成土方922.55萬立方米;整治村莊河塘478條,261.45公里, 完成土方234萬立方米。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生產保持較快增長。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136.7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 20.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 132.51億元,增長25.7 %。全市實現全部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257.51億元, 比上年增長28.6%,實現利稅106.2 億元, 比上年增長25.7 %。
       
       
      主要工業品產量情況

      指標名稱
      計量單位
      2006 年實績
      比上年± %
      面粉
      萬噸
      28.71
      6.9
      啤酒
      千升
      340892
      37.2
      人造板
      立方米
      95416
      88.6
      家具
      19122
      -44.5
      紙制品
      16524
      22.1
      日用玻璃制品
      37739
      -23.2
      塑料制品
      161457
      59.0
      59334
      42.0
      燃氣用具
      38316
      -21.5
      高壓開關板
      4581
      -8.1
      萬米
      39107
      19.0
      服裝
      萬件
      25401
      56.5
      印染布
      萬米
      34412
      46.2
      電力電纜
      公里
      11192
      13.9

        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提高。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529.57億元,比上年增長37.7%;產品銷售率99.85%,提高0.6個百分點;實現利稅49.56億元,增長51.0%,其中利潤31.32億元,增長51.6%。虧損企業虧損面5%,下降0.7個百分點;虧損額 0.22億元,下降39.0%。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230.2,比上年提高了22.7個百分點。
        建筑業保持快速發展。全市建筑施工人數達14萬人,建筑企業全年完成建筑業總產值270.97億元,比上年增長30.0%;施工面積3495.62萬平方米,增長26.0%;竣工面積1296.1萬平方米,增長 14.8 %。按建筑業總產值計算的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 14.33 萬元,比上年提高10.0%。新獲魯班獎2個,新增特級資質企業1家、一級資質企業4家,列省“建筑強縣(市)”首位。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繼續增長。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2.09億元,比上年增長25.1%。其中,規模以上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0.73億元,增長14.8%;規模以上農村固定資產投資69.96億元,增長36.2%。
        投資結構進一步調優。在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二產業投資100.88億元,增長21.2%;第三產業投資19.24億元,增長64.6%。工業投資100.83億元,增長24.0%;其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投資4.66億元,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投資5.70億元,分別增長19.5%和14.2%;通用設備制造業投資3.54億元,下降14.9%。第三產業投資中房地產開發投資8.94億元,增長50.0%;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投資5.14億元,增長81.6%;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0.83億元,增長 118.4%;教育投資1.02億元,增長41.7%;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投資0.06億元,下降64.1%。重點調控行業投資增幅明顯下降,其中紡織工業投資33.5億元,增長34.8%,增幅下降58.5個百分點。
        固定資產投資成果明顯。全年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建成投產項目387個,項目建成投產率為 74.7%;新增固定資產89.65億元,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為74.3%。全年銷售各類商品房面積32.06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62.4%,商品房銷售額8.17億元,比上年增長124.7%,其中住宅銷售額達7.67億元,增長132.4 %。
        五、交通和郵電業
        全年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電信和其他信息傳輸服務業實現增加值8.31億元,比上年增長18.3%。
        交通運輸業發展較快。全年完成公路貨物運輸量804萬噸,比上年增長3.0%,公路客運量292萬人次;公路貨物周轉量達46344萬噸公里,水運貨物周轉量10418萬噸公里。年末市內等級公路為1929公里,新增64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1公里、一級公路58公里、二級293公里、三級206公里。年末民用汽車保有量為22336輛,增長24.3%,其中本年凈增汽車4419輛,增長57.1%。年末私人汽車保有量7983輛。
        郵電通信業較快增長。全年郵電業務總量 4.35億元,比上年增長10.4%。其中郵政業務總量1.08億元,電信業務總量3.28億元,分別增長29.7%和5.2%。郵電業務收入3.88億元,比上年增長5.7%。其中郵政業務收入0.66億元,電信業務收入3.24億元,增長12.4%和4.5%。年末固定電話用戶45.58萬戶, 新增4.37萬戶,移動電話用戶達32.88萬戶,新增0.69萬戶,國際互聯網用戶2.73萬戶。全年發送信函350.66萬件, 國內特快專遞11.94萬件,增長28.3%,國際特快專遞7440件,增長29.3%。
        六、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穩中趨旺。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7.21億元,比上年增長16.1%。分城鄉看,城市消費品零售額45.72億元,增長15.8%;農村消費品零售額41.48億元,增長16.5%。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78.17億元,增長14.8 %;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8.73億元,增長29.2%。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企業經營狀況良好,全年實現商品銷售額15.35億元,比上年增長15.9%,其中批發業8.98億元,零售業6.37億元,分別增長17.3%和10.8%。以住房、汽車、信息通訊、旅游等為代表的熱點消費保持較快增長,居民消費結構升級加快。全年實現商品房銷售額比上年增長124.7%;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企業零售額中吃的商品類增長18.7%,穿的商品類增長10.7%,用的商品類增長14.7%。
        七、對外經濟
        對外貿易平穩增長。全市共完成進出口總額108839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6.2%。其中出口總額95937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9.9%;進口總額12903萬美元,下降5.4%。外商投資企業實現出口額79775萬美元,占全市出口總額的83.2%,比上年增長22.3%。對歐盟、美國、日本的出口總額占全市出口總額的比例分別為11.3%、31.5%、和23.0%。
        利用外資水平提高。全年新增三資企業131家,新批增資項目94個,合同利用外資60912萬美元,比上年增長67.3%,實際利用外資44987萬美元,增長102.9%。
        “走出去”取得積極成效。全年新簽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合同金額10267萬美元,增長13.1%;完成營業額10063萬美元,增長37.1%;新派出人員1326人次,增長18.2%;期末在外人數2873人,增長16.9%。
        八、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財政收入較快增長。全年實現財政總收入24.13億元,比上年增長20.5%。實現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0.57億元,增收1.93億元,增長22.3%;基金收入3.5億元,增長29.8%。
      全年財政收入分項情況
      指標名稱
      計量單位
      2006 年實績
      比上年 ± %
      一般預算收入
      萬元
      105655
      22.3
      # 增值稅(25%)
      萬元
      25781
      12.3
      營業稅
      萬元
      31118
      7.7
      企業所得稅(40%)
      萬元
      9737
      40.1
      個人所得稅(40%)
      萬元
      3696
      55.4
      契稅
      萬元
      6278
      65.0
      上劃中央四稅
      萬元
      100679
      15.8
      # 消費稅
      萬元
      3186
      -22.5
      增值稅(75%)
      萬元
      77343
      12.3
      基金預算收入
      萬元
      34984
      29.8
      財政總收入
      萬元
      241318
      20.5
        財政支出結構繼續調整。一般預算支出13.14億元,增支2.34億元,比上年增長21.6%;基金預算支出3.48億元,增支0.88億元,增長34.1%。全年農林水氣象支出0.95億元,增長26.7%;社會保障補助支出0.96億元,增長55.9 %;醫療衛生支出0.82億元,教育支出2.5億元,科學支出0.02億元,分別增長45.0%、17.0%和6.3%;基本建設撥款0.16億元,企業挖潛改造資金0.3億元,行政管理費1.6億元,分別增長17.4%、9.5%和24.6%。
        金融運行平穩。年末金融系統各項存款余額268.33億元,比年初增加43.31億元,增長19.2%。其中,儲蓄存款余額198.35億元,比年初增長16.6%;年末企業存款余額 41.34億元,比年初增加9.18億元,增長28.8%。年末金融系統各項貸款余額131.93億元,比年初增加28.38億元,增長27.4%;其中短期貸款103.63億元,比年初增加14.89億元,中長期貸款16.11億元,比年初增加9.76億元;個人消費貸款(人民幣)短期和中長期貸款分別為1.31億元和3.9億元。
      金融機構存貸款情況
      2006 年末實績
      (萬元)
      比上年末增加
      (萬元)
      比上年末± %
      年末各項存款余額 (本外幣)
      2683298
      433122
      19.2
      # 企業存款(本外幣)
      413357
      91780
      28.6
      居民儲蓄存款(本外幣)
      1983518
      281999
      16.6
      年末各項貸款余額(本外幣)
      1319343
      283769
      27.4
      # 短期貸款(人民幣)
      1036097
      149650
      16.9
      # 工業貸款(人民幣)
      684416
      147619
      27.5
      商業貸款(人民幣)
      69193
      11599
      4.7
      農業貸款(人民幣)
      197425
      20902
      4.9
      私營及個體貸款(人民幣)
      23615
      17634
      290.1
      中長期貸款(人民幣)
      161050
      97550
      53.6
      # 消費貸款(人民幣)
      52164
      -8465
      -14.0
        保險事業發展平穩。全年保費收入4.62億元,比上年增長8.2%。其中,財產險收入0.62億元,壽險收入4.0億元,分別增長12.3%和7.6%。賠付額1.54億元,比上年增長34.9%。其中財產險賠付0.49億元,增長24.7%;壽險賠付1.05億元,增長39.9%。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高新技術產業化進程加快。2006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到109.44億元,比上年增長45.94%。培育重點科技項目87項;組織申報南通市級以上各類科技計劃124項,其中省級以上項目78項,已列入南通市級以上科技計劃51項;爭取上級科技經費425.2萬元。
        科學研究成果顯著。組織認定市級研發機構9家;圍繞通州電子元器件及材料產業基地建設,建成國家中小企業創新基金創業項目服務機構,成為全國2家之一、全省唯一具有評審和推薦資格的縣級創業服務機構;引進成立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通州分公司,實現了我市專利服務機構零的突破。全年申請專利652項,比上年總量增長114%,授權100項。
        優先發展各級各類教育。全市共有普通中學54所,在校生6.91萬人;職業中學4所,在校生1.14萬人;小學65所,在校生6.65萬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80人;各級各類幼兒園61所,在園生17747人;高中階段招生8457人,初中畢業生升學率達95.02%。全市教職工人數為10724人,其中專任教師8586人。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加快發展。全市年末共有文化館(站)共24個,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37.8萬冊,比上年增長78.9%。舉辦各類文化展覽會15次,組織文藝活動20次、訓練班次300期,結業人數達8100人次。有藝術表演團1個,演出181場次,觀眾達18.1萬人次。
        衛生事業進一步加強。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機構210個,其中系統內醫院、衛生院53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和婦幼保健所各1個。共有衛生技術人員3196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378人,注冊護士793人。全市擁有醫療標準床位3280張。系統內年總診療病人135.44萬人次,實現醫療業務收入3.53億元,比上年增長10.33%。全面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達87.89萬人,參保率在90.63%以上,覆蓋全市所有行政村, 全年有23664名參保人員獲得住院補償金2684.84萬元,兌付門診補償基金656.93萬元。
        體育事業蓬勃發展。2006年在江蘇省第十六屆運動會上獲得金牌22.5枚,金牌總數列省縣(市)第六,團體總分列第四。成功承辦省十六運青少部武術(散打)比賽,被評為最佳賽區,被南通市委、市政府評為參賽工作先進集體。參加省縣組田徑賽,獲得甲級隊團體總分第8名。向省體工隊輸送優秀后備人才6人,向省體校輸送3人,向南通市輸送41人。以協會為龍頭的群眾體育活動蓬勃開展,全年共開展有影響的群體活動20余次,新增體育單項協會2個,培訓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50人。開展國民體質測定,測定2500余人。大力實施“萬村體育健身工程”,向全市17個行政村贈送了健身器材。
        十一、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
        全年投入公交運營車31 輛,運營線路網長度達102 公里,客運量為 174萬人次;年末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達425公頃,比上年增長6.7%,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 43.57%;市區園林綠地面積為398公頃;污水日處理能力保持在1.5 萬立方米,年污水處理總量達538萬立方米;全年供水總量達1004萬立方米,液化氣供氣管道83 公里,液化氣用氣人口達 9.81 萬人,用氣普及率達100%。
        環境保護工作力度加大。認真落實環保目標責任制,突出抓好重點行業和企業污染減排工作,以“三清工程”為重點的環境整治工作完成年度目標。2006年全市環境質量保持穩定。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位居全省前列,實行環境空氣質量網上公示,發布空氣質量日報300多期,質量為優良的占88.2%。環境空氣主要污染物SO 2日均值0.220毫克/立方米,NO 2日均值0.021毫克/立方米,PM10日均值0.085毫克/立方米,市區酸雨出現頻率為61.6%,比上年上升25.2%。省控河流九圩港、通揚運河和通啟河水質與上年基本持平。城區交通干道噪聲晝間平均值為66.1分貝,優于規定標準。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總量繼續保持下降態勢。年末戶籍人口1256366人,比年初減少6094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38‰,人口自然增長率連續9年出現負增長。男女性別比為98.53(女=100),全年出生7511人,出生率5.96‰;全年死亡10508人,人口死亡率為8.34‰。
        人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據抽樣調查資料顯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76元,比上年增長11.9%;扣除物價上漲因素,實際增長10.4%。全年人均消費性支出8313元,比上年增長7.2%,其中,居住支出人均1010元,醫療保健人均支出598元,增長13.1%;食品支出人均3064元,增長5.2%;交通與通訊支出人均820元,增長14.3%。人均娛樂、教育文化服務支出1020元,增長25.4%。城鎮每百戶居民家庭擁有電腦40臺,空調112臺,汽車1輛,移動電話157部。全市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680元,比上年增長10.5%;農村居民生活消費支出4849元,增長16.9%。農村居民每百戶家庭擁有電視機151臺,電冰箱 50臺,摩托車83輛,電話(含手機)204部。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4.5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55.1平方米。全市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20735元,比上年增長17.9%。
        社會保障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8.38萬人、9.90萬人、7.9萬人,覆蓋面均達90%。年末全市擁有社會福利院34個,共有床位2803張,收養1471人;全市享受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對象12698戶,17989人,其中城鎮有1977人得到低保,農村有16012人得到低保,全年發放保障金651萬元。
        注:1、公報中地區生產總值絕對數按當年價格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格計算。
          2、公報使用的數據為快報數。

       

      (責任編輯:成玉)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累計次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