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數據發布 / 統計年報

      2002年通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發布時間: 2003-03-03 00:00:00
      信息來源: 統計局
      【字體:

      2002年,全市人民在中共通州市委、通州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積極應對入世后國際形勢的新變化,著力實施“五大戰略”,突出抓好招商引資、優化環境、轉變作風三項重點工作,進一步調整結構,推進改革開放,全年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各項社會事業不斷取得進步,人民生活繼續改善。據初步統計: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43.9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下同)11.4%,其中,一產增加值20.66億元,增長0.7%;二產增加值69.21億元,增長14.2%;三產增加值54.12億元,增長12.4%。全市財政收入10.0億元,增長22.6%,同口徑增長7.5 %。

        社會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經濟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地區間發展和招商引資不平衡性較大,財政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農民收入增長緩慢,城鎮職工下崗再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難度增加等等。
        一、農林牧漁業
        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成效明顯。通過大力調整農業結構,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有了較大提高。在種植面積上“縮糧縮棉”,以市場為導向,大力發展多種經營和淡水養殖。2002年全市實現農業總產值40.0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6.1%,其中農業產值28.65億元,增長5.1%;林業產值0.38億元,增長12.9%;牧業產值5.19億元,增長10.5%;漁業產值5.80億元,增長8.5%。
      主要農副產品產量如下:
      名 稱
      單 位
      數 量
      ±%
      糧食總產量
      萬噸
      50.13
      -8.0
      棉花總產量
      萬噸
      0.71
      -18.4
      油料總產量
      萬噸
      6.64
      6.8
      果品總產量
      萬噸
      3.50
      12.9
      豬飼養量
      萬頭
      67.57
      3.8
      羊飼養量
      萬只
      53.42
      7.1
      家禽飼養量
      萬羽
      1195.51
      7.1
      蠶繭總產量
      萬噸
      0.18
      5.9
      水產品總產量
      萬噸
      3.55
      7.6
       
        農業生產條件繼續改善,新型適用、高效的新機具和農機化新技術得到運用和推廣。全市年末全部擁有農業機械化總動力32.46萬千瓦,增長5.3%;大中型拖拉機764臺,小型拖拉機6899臺,聯合收割機擁有量933臺;農用排灌動力機械6428臺,全市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3.57萬噸,比上年下降3.3%;農村用電量4.65億千瓦小時,增長3.3%。
        開放型農業有新突破。2002年,我市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已有綠濤食品有限公司等8家農字號外貿企業落戶通州,實際利用外資208萬美元。開拓農產品國際市場,2002年全市“三資”投資農業達3.71億元。
        二、工業和建筑業
        全市工業經濟在連續保持高效增長的基礎上,2002年又創新高,完成全部工業總產值310.59億元,按現價計算,增長19.1%;全市實現產品銷售收入256.17億元,增長23.0%;實現利稅19.71億元,增長26.5%,其中,利潤11.85億元,增長34.5%。規模企業的拉動和支撐作用進一步凸現,2002年,我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35.81億元,產品銷售收入119.97億元,利稅12.34億元,分別增長19.8%、24.2%和29.1%。重點骨干企業穩步擴張,全市41家重點骨干企業完成產值86.3億元,增長22.1%;產品銷售收入81.3億元,增長22.8%;利稅9.8億元,增長30.1%,其中利潤7.3億元,增長38.9%,分別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63.5%、67.8%、79.4%和88.0%。個私經濟迅猛發展,2002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57.13億元,產品銷售收入123.38億元,利稅6.71億元,分別增長15.7%、20.4%和26.1%。占全市工業經濟的比重達到50.6%。工業園區建設成為我市工業增長新亮點,全市23個鎮工業園區入園企業450家,金通大道、金江大道經濟開發帶建設快速啟動。
      定報企業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如下:
      產品名稱
      計量單位
      產 量
      ±%
      食用植物油
      86289
      79.1
      啤酒
      121029
      33.8
      21734
      8.9
      萬米
      14412
      29.6
      印染布
      萬米
      13307
      63.1
      服裝
      萬件
      5108
      1.4
      塑料制品
      16778
      5.5
      日用玻璃制品
      26897
      6.6
      鋼絲繩
      35512
      123.3
      電子元件
      萬只
      119869
      -1.8
       
        建筑業穩步發展。2002年完成施工產值84.6億元,增長16.7%;竣工各類房屋面積567萬平方米,增長37.6%;承建高大規模工程211項,增長42%。獲“揚子杯”獎18項,“白玉蘭杯”獎8項;獲省及國家級優秀QC成果42項,國家專利47項,創省級施工工法25項。
        三、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增勢強勁。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6.8億元,增長17.2%,其中城鎮集體以上投資完成額11.3億元,增長12.7%。在城鎮集體以上單位完成投資中基本建設投資6.8億元,增長25.7%;技術改造投資2.2億元,增長2.8%;房地產開發投資1.7億元,增長10.2%。房地產市場持續活躍,商品房供求兩旺,全年共銷售各類商品房15.4萬平方米,增長2.8%;銷售額1.6億元,增長1.7%。全社會技改投入大幅攀升,全年突破20億元,創通州投資史新高。全市65個超千萬元以上重點項目,完成投資6.55億元,竣工項目35個,完成投資5.12億元,重點項目的竣工投產為我市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增添了強勁的動力。
        四、交通郵電和旅游
        交通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金江大道、川疊公路、蘇318線建成通車,海防、平海公路等骨干道路建設進展順利。全年水陸貨運總量640萬噸,貨運周轉量32469萬噸公里,客運量860萬人次。
        郵政電信業務總量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全年完成郵政業務總量5031萬元,增長8.2%。信息基礎建設得到加強,通信能力進一步提高,全市城鄉程控電話機新增7.2萬門,容量突破34萬門;農市話新裝5.2萬號線,累計26.5萬號線,主線普及率達到20號線/百人。
        旅游開發逐漸升溫,觀光旅游業出現新亮點,開沙島風景區初具規模,南通綠園休閑農莊接待游客超過3萬人次。
        五、國內貿易和市場物價
        全市消費品市場繁榮活躍,商品購銷兩旺。全年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40.2億元,增長11.1%。從地區看,市零售額為16.7億元,增長12.0%;市以下零售額為23.5億元,增長10.5%。全市新、改、擴建各類市場10個,累計達105個。集市貿易成交額53億元,增長5%。
        市場物價總體水平基本與上年持平。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0.1%,商品零售價格總指數為98.2%。
        六、對外經濟貿易
        大力實施國際化戰略,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招商活動,開放型經濟取得重大突破。全年新批外資項目71個,投資總額1.45億美元,合同利用外資8375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651萬美元,分別增長82.1%、139.9%、266.4%和113.0%,創歷史最高水平。對外貿易持續增長,全年完成自營進出口總額4.11億美元,增長9.9%,其中,完成自營出口總額3.37億元美元,增長16.5%。對外經濟技術合作領域不斷擴大。2002年新簽外經合同額2335萬美元,完成營業額2364萬美元,當年新派勞動合作552人次,分別比上年增長30.1%、99.8%和120.8%。開發區、重點鎮、重點企業在全市開放型經濟中龍頭示范作用進一步增強。
        七、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財政稅收增長較快。全市完成財政收入10億元,比上年增長22.6%,同口徑增長7.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37億元,增長39.3%。全市財政支出7.35億元,增長36.8%。
        金融業不斷強化和完善服務功能,各項金融業務穩步發展。年末金融系統各項存款余額132.97億元,比年初凈增20.09億元;貸款投放增長較快,比年初增加9.41億元。貸款結構呈現新的變化,生產型貸款、消費性貸款均較快增長,在滿足優質骨干企業、出口創匯企業和基礎設施等領域資金需求的同時,住房、汽車、教育等消費貸款發展迅速,年末全市個人中長期消費性貸款已達1.87億元。
        保險業務不斷拓展,為受災戶和企業單位盡快恢復生產、穩定社會、支持經濟建設發揮了應有作用。
        八、科學技術和教育
        大力推進科技進步與創新,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科技對經濟的貢獻份額逐年提高,再次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全市調整認定企業研發機構累計達169家,通過南通市級以上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8家,其中省級1家。全年開發各類新產品238只,其中國家級5只,省級20只。通過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15家,其中國家級3家,新認定民營科技企業10家,累計達34家,其中省級27家。
        教育事業不斷發展,基礎教育繼續鞏固提高,高考錄取率位居全省前列。全市幼兒園入園率97%,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學畢業升學率98%,初中畢業升學率82.5%。重點學校創建工作成效顯著,通州中學、西亭中學、平潮中學被確認為國家級示范高中,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取得新成績。
        九、文化、衛生和體育
        文化事業蓬勃發展、文化市場漸趨規范,文藝創作喜結碩果,小品《買蔭涼》獲全國第九屆“中國曹禺戲劇小品大賽”一等獎。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加快,新增有線電視用戶7500戶。黨政數據網集團用戶已達400戶,建成信息化示范小區3個。《通州日報》期發行量2萬份。
        衛生事業快速發展。推進城鎮醫療衛生體制和醫療服務的改革,醫療條件不斷改善,市人民醫院病房樓正式投入使用,建成省初級衛生保健先進市和全國農村自來水普及市。
        計劃生育工作進一步加強。計劃生育率99.4%。
        體育設施進一步改善,群眾性健身活動蓬勃開展,競技水平不斷提高,被評為省十佳體育先進市、業余訓練先進市。
        十、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
        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全面加強。完成城市和小城鎮總體規劃修編工作,舊城改造大力度推進,基礎設施全面改善,世紀大道改造、江海明珠廣場、金通大道亮化工程等一批標志性建筑和景觀工程相繼建成,引江供水工程順利完成。內河水系治理取得初步成效,城市綠化水平顯著提高,新增綠化面積21.7萬平方米,城區綠化覆蓋率38%。順利通過國家衛生城市的省級調研,創業、人居環境顯著改善。
        環境保護工作得到加強。全年新、改、擴建項目“三同時”執行率100%,治污設施運轉率97%以上,城區污水處理廠如期竣工,大氣自動監測站建成投運。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
        年末全市戶籍人口129.21萬人,人口出生率5.46‰,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44‰。
        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民人均純收入4547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97元,分別增長6.29%和6.27%,城鄉居民儲蓄年末余額103.29億元,比年初凈增加14.23億元。
        市政府年初確定的10件實事項目全部完成,改造各類危橋130多座,改建草危房1424間,555戶低保戶搬入新居,千戶扶貧工程取得新進展,592戶貧困戶人均純收入超過2000元。社區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職工養老社會化發放率100%,城鎮登記失業率2.5%,再就業率59%。
        附:通州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表
      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
      指 標
      單位
      2002年
      ±%
      指 標
      單位
      2002年
      ±%
      年末總人口
      萬人
      129.21
      -0.8
      工業產品銷售率
      %
      96.8
      0.8
      人口自然增長率
      -2.44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
      億元
      46.8
      17.2
      國內生產總值
      億元
      143.99
      11.4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億元
      40.2
      11.1
      #第一產業
      億元
      20.66
      0.7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
      100.1
       
      第二產業
      億元
      69.21
      14.2
      商品零售價格指數
      %
      98.2
       
      #工業
      億元
      59.72
      15.6
      進出口總額
      億美元
      4.11
      10.5
      第三產業
      億元
      54.12
      12.4
      #出口
      億美元
      3.37
      16.5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
      11102
      11.7
      進口
      億美元
      0.74
      -10.5
      糧食總產量
      萬噸
      50.13
      -8.0
      金融機構存款金額(本幣)
      億元
      132.97
      15.1
      棉花總產量
      萬噸
      0.71
      -18.4
      #居民儲蓄金額
      億元
      103.29
      13.8
      油糧總產量
      萬噸
      6.64
      6.8
      金融機構貸款金額(本幣)
      億元
      55.81
      16.9
      肉類總產量
      萬噸
      4.24
      6.3
      財政總收入
      億元
      10.0
      22.6
      水產品總產量
      萬噸
      3.55
      7.6
      #地方財政收入
      億元
      5.37
      39.3
      定報工業增加值
      億元
      35.05
      22.5
      財政支出
      億元
      7.35
      36.8
      #國有工業
      億元
      0.4
      --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人
      7597
      6.3
      集體工業
      億元
      1.67
      -25.8
      農民人均純收入
      元/人
      4547
      6.3
      股份制工業
      億元
      3.67
      -24.6
      合同利用外資
      萬美元
      8371
      266.4
      外商港澳臺投資工業
      億元
      9.88
      20.0
      實際利用外資
      萬美元
      2651
      113.0
      工業企業利潤總額
      億元
      8.29
      40.7
       
       
       
       
      (責任編輯:成玉)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累計次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