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數據發布 / 數據解讀

      一季度通州區農業生產形勢分析

      發布時間: 2024-05-20 10:11:01
      信息來源: 通州區統計局
      【字體:

      區統計局供稿(成玉)一季度,全區認真貫徹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全面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要求,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全力抓好冬春農業生產,農業農村經濟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為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農業生產情況

      (一)農業總產值增加值平穩增長

      一季度,全區實現農林牧漁現價總產值21.31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同期(下同,略)增長3.8%。實現農林牧漁業現價增加值13.5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4.1%。

      分行業看,農業實現產值11.15億元,實現增加值8.2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分別增長4.5%和4.8%。林業實現產值0.19億元,實現增加值0.1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分別下降14.0%和13.8%。牧業實現產值1.80億元,實現增加值0.1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分別下降23.8%和26.3%。漁業實現產值3.28億元,實現增加值2.2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分別增長6.6%和6.9%。農林牧漁服務業實現產值4.88億元,實現增加值2.71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均增長16.0%。


      第15期圖.png

      (二)蔬菜、瓜果面積產量雙增長

      一季度,全區蔬菜播種面積9.26萬畝,增長2.8%;總產量22.18萬噸,增長4.0%;單產2395.22公斤/畝,增長1.2%。瓜果類播種面積6634畝,增長9.3%;總產量16607噸,增長14.5%;單產2503.32公斤/畝,增長4.8%。

      從蔬菜種植品種看,全區以葉菜類、白菜類和根莖類種植為主,這三類蔬菜的播種面積合計7.70萬畝,占總播種面積的83.1%,產量合計18.03萬噸,占總產量的81.3%。

      從瓜果類種植品種看,一季度主要以草莓為主,且草莓需求旺盛,經濟效益較高,農戶種植積極性高,草莓播種面積6584畝,占瓜果類99.2%,增長9.1%,產量16512噸,占瓜果類99.4%,增長14.4%,單產2507.90公斤/畝,增長4.8%。

      (三)畜牧業產能繼續承壓

      1、生豬存出欄“雙降”。一季度,全區生豬出欄3.53萬頭,下降17.5%。生豬存欄9.01萬頭,下降5.1%。能繁母豬存欄0.74萬頭,增長3.7%。豬肉產量0.28萬噸,下降12.0%。

      2、禽類產量漲跌互現。一季度,全區家禽出欄139.13萬羽,增長6.4%;家禽存欄191.79萬羽,下降5.6%;禽肉產量0.23萬噸,增長12.5%;禽蛋產量0.25萬噸,下降12.1%。

      3、山羊產量下降明顯。一季度,全區山羊出欄5.10萬只,下降26.3%;存欄10.53萬只,下降15.3%。羊肉產量0.06萬噸,下降27.8%。

      (四)漁業生產較快增長

      一季度,全區漁業生產較快增長,據漁業部門統計,全區水產品總產量11252噸,增長16.3%。其中淡水捕撈164噸,淡水養殖5363噸,海洋捕撈488噸,海水養殖5237噸。淡水養殖和海水養殖是我區漁業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占我區水產品產量的比重達94.2%。

      (五)農民收入平穩增長

      一季度,全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59元,增長6.5%,增幅比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2.2個百分點,比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1.3個百分點。

      二、存在問題

      (一)生豬產能恢復面臨不確定性

      今年一季度,我區生豬產能處于低位,存欄量下降又預示著二季度的生豬上市量將有所減少。目前,影響產能恢復原因有二:一是生豬價格低位徘徊,影響補欄積極性,而養殖成本不斷上漲,主要體現在玉米、豆粕、人工費用和防疫成本上漲,又擠壓了養殖利潤空間。二是信息不對稱,無法準確把握市場規律。受經濟形勢影響,消費疲軟,部分養殖戶沒有對市場進行科學研判,盲目跟風導致虧損。

      (二)農田基礎設施相對薄弱

      農田周圍的機耕道路和水利設施建設仍然存在不足。機耕道路存在的不足主要是機耕道路道窄,機械難通行,水利設施存在的不足主要是老舊破損缺乏維護,溝渠淤積排澇不暢,抗旱能力較弱。農田基礎設施薄弱,對于農業機械的使用形成較大制約,給正常生產帶來諸多不便。

      (三)農業勞動力供需矛盾突出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速,農村空心化現象日益嚴重。有效務

      農勞動力短缺導致招工困難,人力成本攀升。土地流轉與規模種植的新型經營主體逐年增加,由于部分新型經營主體缺乏農業生產經驗,農業生產技能掌握不熟練,農業技能人才儲備不足,影響農業效能提升。

      三、幾點建議

      一是多措并舉穩定生豬產能。進一步完善畜牧業扶持政策,鼓勵養殖戶規模化養殖,為養殖戶提供技術指導和服務,可適當提供相應補貼降低飼養成本和防疫成本,提高養殖戶經濟效益。為養殖戶提供及時有效的市場供求信息,幫助養殖戶掌握市場動向,通過靈活調整存欄量降低價格波動產生的不利影響,提振養殖戶信心,促進生豬產能平穩可持續增長。

      二是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修建田間道路,方便機械作業和農產品運輸,降低生產成本。進一步完善水利設施,定期維護和檢查灌溉渠道、水庫和泵站,確保其正常運行。在地勢較低的農田,建立有效的排水系統,防止農田積水,確保作物正常生長。

      三是加強農技推廣與技術培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鼓勵農技推廣與技術培訓。通過提供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措施,降低農民技能獲得成本。加大實用技術推廣力度,根據農業生產中的實際問題,推廣先進的種植技術、加工技術等,讓農民掌握實用技能,提高農業生產效益。

                                                             

      (責任編輯:賁慧)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累計次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