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統計局供稿(張麗華)今年以來,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通州區規模以上工業整體呈現持續向好的發展態勢。
一、基本情況
(一)工業生產持續向好
2024年一季度,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長8.2%,增加值增速為13.4%,位列全市第三(10個板塊)。
(二)“3+3”行業增長較快
2024年一季度,通州規模以上工業中的“3+3”行業產值增長10.6%,比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提高2.4個百分點,對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貢獻率為113.9%,拉動產值增長9.4個百分點。其中增長較多的三個產業是:船舶海工產業產值增長23.1%,拉動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1.9個百分點;智能裝備產業產值增長13.7%,拉動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2.0個百分點;高端紡織產業產值增長15.9%,拉動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4.1個百分點。
(三)輕工業增速快于重工業
2024年一季度,規模以上輕工業產值增長15.3%,比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高7.1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為40.0%,拉動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5.7個百分點。規模以上重工業產值增長4.0%,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為60.0%,拉動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2.5個百分點。
(四)大中型企業拉動明顯
2024年一季度,通州區規模以上工業中大中型工業企業產值增長11.8%,比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幅高3.6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48.8%,比上年高1.5個百分點,對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的貢獻率達67.5%,拉動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5.6個百分點。
(五)新增企業拉動顯著
2024年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有77家年度新增企業,企業數占全部規模以上企業的占比為8.3%,工業產值增長226.8%,對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的貢獻率達34.4%,拉動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2.8個百分點。
二、現階段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鎮(區、街道)產值增速不均衡
從產值增速看,2024年一季度產值正增長的地區有6個地區,產值增速小于0的有8個地區,產值增速極差達39.7個百分點;從貢獻率來看,貢獻率最大的是南通高新區,對全區的貢獻率為56.9%,比最低貢獻率的地區高出67.3個百分點。
(二)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下降
2024年一季度,通州區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新技術產業一共292家,產值增長3.5%,比全區規上工業平均水平低4.7個百分點。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52.6%,比上年同期下降2.4個百分點,拉動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僅1.9個百分點。
(三)小型企業產值增長較慢
2024年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中的小型企業有801家,產值增長5.6%,低于全區平均水平2.6個百分點。小型企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為49.6%,比上年同期下降1.2個百分點,拉動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2.9個百分點。
三、建議措施
(一)加強技術創新,優化產業結構。增加科技研發投入,鼓勵企業設立研發機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可與高校、科研機構建立產學研合作機制,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加大對新興產業的扶持力度,如信息技術、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提高這些產業的比重。對傳統產業進行升級改造,利用高新技術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強市場競爭力。
(二)加強人才培養,提高競爭力。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核心資源。建立健全人才培養機制,為企業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持。加強與高校、職業學校的合作,開展定制化人才培養。鼓勵企業開展內部培訓,提高員工的專業素質和技能水平。
(三)強化政策支持,做好發展保障。結合通州實際情況,出臺更多有利于工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如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同時可以建立健全政策執行和監督機制,確保政策落到實處、發揮實效。加強企業與政府部門的溝通協調,為企業爭取更多政策支持和資源,共同為通州高質量發展貢獻一份力。
(四)推進綠色發展,實現可持續性發展。綠色發展是工業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企業嚴格執行環保法規和標準,確保企業生產活動符合環保要求。要推廣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理念,減少污染物排放和資源消耗。同時加強與環保組織的合作,共同推進通州工業的綠色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