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至關重要。區城管局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落實區委、區政府部署要求,以“城市管理鞏固年”為主線,圍繞“1333”總體工作思路(即:淬煉“一支隊伍”,深化“三項行動”,突出“三個提升”,打造“三大亮點”),扎實推進“十大專項行動”,全面鞏固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質效,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通州新實踐提供有力的城鄉環境秩序保障。
一、淬煉“一支隊伍”,精育嚴管鍛造過硬作風
(一)推動黨建業務融合發展。堅持用好黨組、理論中心組、“三會一課”等載體,發揮“新思想城管講壇”作用,引導黨員干部切實做好學思踐悟“組合文章”。堅持“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原則,以“黨建紅”引領“城管藍”,建強有城管特色的“攻堅支部”,推進黨建、業務、服務“三務”融合發展。堅持黨建品牌創建任務項目化、項目清單化、清單具體化,深耕“精繡城管”黨建品牌建設,努力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
(二)推動作風建設持續向好。深入挖掘選樹敢于擔當、奮發有為的先進典型,對工作抓得好、干事有成效的優秀單位和先進個人,毫不吝惜地給予鮮花掌聲,激勵廣大干部職工履職盡責創先進、立足崗位爭一流、示范引領做表率。持續推進“機關作風建設提升年”,引入“賽馬”機制,實行“周報告、月考核”制度,讓“躺平式干部”站起來,讓混日子的干部沒市場。加大人才培養、干部選拔任用力度,健全完善上掛下派、交流輪崗、跟班辦案、交叉任職制度,注重在重點工作一線考察識別任用干部。
(三)推動執法能力穩步提升。研究建立執法辦案考核評價體系,建立完善執法人才培養及執法辦案責任制度,探索建立執法人員容錯免責機制和執法辦案積分制。建立健全行政執法實訓教學模式,編寫行政處罰示范案卷,錄制現場執法全過程視頻,形成標準規范的教學文本。充分利用線上線下教學資源,重點圍繞應知應會法律法規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分級分類組織開展專題講座、視頻教學、學法用法測試等法治培訓,提升一線執法人員法治素養和依法處置能力。
二、深化“三項行動”,精耕細作提升城鄉品質
(一)深化“城管進社區”行動。緊盯強化源頭治理、優化執法方式、增強隊伍素質,落實落細城管隊員、社區網格、物業和居民代表四方參與的協調議事機制,推動解決緊貼民生的熱點難點問題,調處化解涉及城管職能的矛盾糾紛,壓降投訴舉報率,持續提升隊伍形象和群眾滿意率。充分發揮城管委(辦)作用,整合多方力量,組織動員更多職能部門參與基層社區治理,將參與的理念落實到社會治理、公共空間管理和推進民生保障各方面,大力提升基層治理“凝聚力”。
(二)深化違法建設治理行動。優化治理機制,全面落實以高位推進、源頭管控、協同管理、紀法保障為主要內容的《通州區違法建設治理辦法》。堅持問題導向,實施《通州區違法建設治理三年專項整治行動方案》,對新發違建做到100%有效處置,對既有違建分類治理、逐年銷號,通過扎實開展三年專項整治行動,實現“嚴控增量、縮減存量”的目標。突出典型示范,持續開展無違建小區、違建治理“紅色管家”創建,充分發揮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效應,不斷凸顯“群防群治、共治共享”良好局面。
(三)深化渣土揚塵治理行動。落實“服務+管理+執法”三項措施,持續開展“654”揚塵治理“颶風行動”,通過主動上門、靠前服務,常態化開展聯合執法、“十條規定”考核,定期發布“紅黑榜”,探索征收揚塵稅、利用無人機監測等方式,持續提升揚塵治理水平。健全“源頭宣教、聯動執法、數字賦能”三項機制,壓緊壓實主體責任,常態化開展聯合執法行動,嚴厲打擊跨區域轉移、偷倒建筑垃圾違法行為,提升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推動渣土治理走向科學化、規范化、長效化。
三、突出“三大提升”,精益求精滿足民生需求
(一)突出城區環衛保潔提升。持續強化黨對環衛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環衛作業管理和質量考核工作體系,持續打造環衛市場化服務“通州樣板”。完善落實環衛作業機制,優化車輛收運時間和線路,推進清運點整治,提升機械化作業能力,確保城區生活垃圾日產日清。試點開展城區主次干道“撤桶并點”工作,通過定時定點投放、流動上門收運的方式,引導商戶將垃圾統一投放至流動垃圾收集車內,逐步取締主次干道臨街垃圾桶。
(二)突出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探索實施城鄉環衛一體化服務項目,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制定全區生活垃圾治理方案,持續鞏固提升整治成果,努力實現城鄉環衛一體化、垃圾處置專業化和專項治理常態化。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緊盯重點部位和關鍵環節,采取“問題交辦+閉環管理”方式,督促屬地和管護單位立行立改。細化量化環境衛生整治、日常保潔、垃圾收運體系運行等各類考核指標,落實全覆蓋隨機抽查,探索引入第三方考核,力求督查檢查精準科學、考核結果客觀公正。
(三)突出垃圾分類質效提升。全面推廣垃圾精準分類,新增“三定一督”小區31個,加快推進城區及川姜轉運站投入運行,穩步推進石港轉運站提檔升級,持續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四分類”。采取專題培訓、交流座談、“垃圾分類小課堂”“跟著垃圾‘趣’旅行”等多種形式,開展分類宣傳進街道、社區、小區、學校活動,切實提升宣傳質效。完善生活垃圾分類部門協作機制,優化督查檢查方式,每月督導檢查,每季度考核評分,推進垃圾分類工作走向規范化、制度化、長效化。
四、打造“三大亮點”,精雕細琢做強特色亮點
(一)打造精細管理示范亮點。牽頭深入推進通州區關于南通市創建江蘇省城市管理示范市工作,以城市精細化管理為依托,壓實區級職能部門責任,以每分必爭的信念通過創建驗收,同時在全區城管系統持續開展市容環境秩序整治“潔凈行動”,堅持落實三定方案(定人、定崗、定責)“屯兵路面”開展常態長效管理,將執法管理力量真正傾斜到街面一線。堅持“721”工作法,采取疏堵結合的方式,深化占道經營、流動攤點整治。貫徹落實《南通市市容和環境衛生責任區管理辦法》,持續深入推進市容環衛責任區管理,開展市容環衛責任區管理示范單位、示范路(街)和城市環境秩序提升路創建,打造可復制的管理樣板片區或路(街)。依托城市“智慧中樞”建設,逐步實現態勢全面感知、趨勢智能研判、資源統籌調度的智慧管理模式。
(二)打造城市視覺空間亮點。將“城市美學”理念貫穿于戶外廣告和店招標牌管理中,探索制定店招標牌個性化、特色化設置技術導則,優化日常巡查、聯合審核等機制,建立廣告店招優秀設計資源庫,打造戶外廣告店招標牌特色街區,推動城鄉廣告店招品質整體提升。持續開展戶外廣告和店招標牌設施專項整治,拆除一批違規設置的戶外廣告,重點對遮擋建筑物二樓及以上窗戶影響市容、影響消防逃生的戶外廣告設施開展專項整治,全力守護市民的安全。
(三)打造便民停車服務亮點。開展停車秩序治理及停車線位“應劃盡劃”專項攻堅行動,綜合施策、深度挖潛,計劃新增機動車公共停車泊位200個,并持續抓好“僵尸車”清理、機動車綠地違停執法及非機動車停車秩序管理。啟用“通捷停”智慧停車管理平臺,優化統一支付、車位查詢、停車誘導、停車資訊等功能,智能化改造城區7.25平方公里內的3406個公共停車泊位。探索推進老舊小區與周邊醫院、機關企事業單位車位錯時開放共享,落實新一輪共享單車的投放、監管,引導多樣化的短途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