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區水利局將以堅決打好“十四五”水利發展收官戰為目標,以黨的中心任務為引領,進一步提升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以黨建與業務的深度融合推動水利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為奮力推動通州水利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一)重點水利工程提建設速度
一是重點做好灌區建設及管理。以完成團結灌區年度建設任務、改善九圩港灌區工程管護為為目標,加快推進團結灌區前期工作,力爭春節前開工。充分汲取九圩港灌區建設經驗,完善建設管理要求,引導鎮、村更多參與管理,減小施工單位與鎮、村、群眾的矛盾,提高建設成效,確保按時序、保質保量完成年度建設任務。同時,以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和灌區信息化為抓手,從完善“健全組織、安全運行、用水科學、經費落實”等方面著手,推進“節水、生態、精管、智慧、幸福”的現代化灌區建設,完善質保期及綠化養護期管理制度,進一步明確鎮村工程管護職責,提高長效管理效果,保障現代化建設成果。
二是加快推進省中小河流治理項目。興石河(通州區)治理工程作為沿海地區水利發展建設項目,總投資5662萬元,省級及以上資金70%,區水利局將細化每周工程量,優化施工方案,力爭2025年5月底前完成主體工程建設任務,確保汛期安全。
三是持續優化區域治水調度模式。在市水利局統籌規劃指導下,編制一片區調度方案,開展常態化調度。積極落實專業隊伍維護自動化系統,持續優化運行調度模式,通過預降預排、精準調度、創新探索等方式,確保有效應對主汛期暴雨、顯著改善斷面水質。
四是加快推進水土保持治理。持續規范強化水土保持管理,促進水土保持技術服務市場化、規范化、透明化,加快推進2024年度遙感監管違法違規項目整改銷號。積極推進水土流失治理,力爭2025年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成功立項,建成1個生態清潔小流域,提升全區水土流失治理水平。
(二)惠民強基項目增民生福祉
一是提高農村生態河道建設效率。緊抓團結灌區現代化建設契機,按省生態河道標準加快生態河道建設步伐,不斷推動生態河道與灌區、高標準農田建設融合發展。全年計劃新建縣級生態河道2條、鄉級生態河道14條,總長69公里,確保河道防洪、除澇、引排、調蓄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二是提增農村河道疏浚項目效益。2025年計劃疏浚整治二級河道1條(段)4公里約3萬方,三級河道6條(段)6.2公里約4萬方,四級河道78條(段)97公里約75萬方,農村溝塘140處約32萬方。通過暢通農村河道、河面堤坡整潔,持續發揮河道功能,為建設和美鄉村、促進人水和諧打牢水利基礎。
三是提升河道治理管護效能。落實河長動態調整和責任遞補機制,組織推進市、區級河道2025年度“三個清單”(問題清單、項目清單、責任清單)工作落實。對區管一、二級及部分三級河道共計470公里進行機械化保潔,對鎮管三、四級河道共計2130公里及非等級河道、溝塘等進行管護,落實區管、鎮管河道保潔管護及專項補助共2000萬元。持續推廣“以河養河”,2025年計劃申報3條幸福河道,營造全社會積極參與河道治理保護、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濃厚氛圍。
(三)筑牢安瀾屏障強發展根基
一是常抓嚴抓安全生產工作。圍繞治本攻堅“八大行動”,聚焦3個方面、21項重點任務開展集中整治攻堅,大力推行并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險。圍繞“安全生產月”,組織開展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宣傳系列活動。圍繞質量安全巡查和專項檢查,突出重點、補短強弱,制定水利工程質量“飛檢”計劃,確保提升全區水利行業本質安全水平。
二是筑牢筑實防汛防臺屏障。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災減災救災重要論述,時刻繃緊防汛抗旱救災這根弦,統籌做好隱患排查與整改、預案編制與完善、防汛物資儲備與清點、培訓宣傳與演練、預警傳達與報送等工作,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城市運行安全。
(四)涉水監管服務顯治理成效
一是審批管理更優更快。以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可持續利用為核心,持續加壓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推行行政許可承諾制,持續規范行政審批服務,加強取用水計量監管,加強建設項目節水設施“三同時”工作,助力取用水管理、營商環境、水土保持監管等工作持續向好。
二是監督執法更精更準。持續延伸水法宣傳、法制培訓成效,打造高效精干執法隊伍。加壓推進非法采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嚴格落實水行政執法轄區管理責任,始終保持長江及內河非法采砂高壓嚴打態勢,提升日常巡查、專項行動及聯合執法的工作效率。圍繞第三十二屆“世界水日”、第三十七屆“中國水周”紀念活動,開展水法律法規、節水知識等系列宣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