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通州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圍繞《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目標任務,持續深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主要舉措和成效
(一)堅持法治引領,縱深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深學篤行習近平法治思想。將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干部教育培訓重要課程,舉辦“江海法治行”巡回宣講,開設“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 建設更高水平法治通州”專題培訓班,開展習近平法治思想理論宣講進基層、進機關,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內涵與新發展。壓實法治政府建設責任。印發《通州區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清單》,完善黨政主要負責人4張清單,新增區屬國企主要負責人3張清單,通過“一人一清單”,推動履職盡責精細化。堅持“應述盡述”,落實年終書面述法全覆蓋,依托區委依治委會議開展現場述法,提高述法工作實效。深化法治領域創新實踐。堅持將法治創新作為推動法治政府建設的重要突破口,印發《通州區培育法治建設創新實踐項目實施方案》,征集年度實施項目29個,動態管理法治改革創新項目儲備庫,積極向上推介法治通州好做法。區法院規范“涉訴雙免保”機制運行,為涉訴優質企業減負增信,入選全省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典型案例、全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創新事項優秀案例,獲評全市政法工作十大創新成果。劉橋、川姜2個案例獲評全市“法治體檢·益企有方”優秀典型案例。
(二)健全治理體系,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深化政府機構改革。在金融管理體制、數據管理體制、社會管理體制、“三農”工作體制、老齡工作體制等方面對機構設置和職責配置進行調整優化,更好適應我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進一步調整完善鎮(街道)機構設置、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加大編制資源統籌力度,將編制資源向常住人口較多、區域面積較大、管理任務較重的鎮(街道)傾斜。開展鎮(街道)履職事項清單編制工作,持續為基層減負,推動基層治理效能不斷提升。提升政務服務效能。動態調整通州區實行告知承諾制證明事項清單,新增23項,調整6項,取消2項,合計94項。深化落實“一件事”改革,新增落地企業信息變更“一件事”等7項改革事項,實施《2024年通州區政務服務容缺受理事項目錄清單》81項。推進“一件事”全程網辦,國務院部署的第一批13個“高效辦成一件事”已全部上線運行,線上辦成“一件事”11萬余件。科學設置13個“高效辦成一件事”線下受理窗口,編寫《“高效辦成一件事”服務指南》。推行企業遷移“一地一次辦”,辦理企業遷移“一地一次辦”登記2174家。優化法治營商環境。出臺《通州區2024“營商環境提升年”行動方案(“萬事好通、周到有解”3.0版)》,統籌開展“服務企業大走訪”“企暖花開法治行”等活動,創新打造區社會治理綜合服務駐企工作站、恒科“一站五中心”司法行政服務站、三合口“新通州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創和集科技園區“開辦企業驛站”等。印發《南通市通州區重大政策措施公平競爭會審辦法》,開展公平競爭審查文件抽查清理行動3次。依法穩妥預防處突。健全文化旅游突發事件、食品安全事故、有影響火災事故等應急預案,更新6個區級專項預案,開展現代化救援緊急拉動暨實戰化演訓、粉塵涉爆企業生產安全事故演練等。印發《通州區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叫應”與應急響應聯動工作實施方案》《通州區自然災害風險隱患排查機制》《通州區災害天氣臨災防范措施》。聚焦重點領域安全監管,開展工業企業突出安全風險專項治理、“冬季攻勢”“高地聯動”、夜間集中整治等專項行動,加強風險隱患監管治理。
(三)加強制度建設,保障政府運轉規范有序。強化制度決策保障。認真學習貫徹《南通市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南通市行政規范性文件管理辦法》,進一步規范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加強對行政規范性文件的監督管理。制定《通州區人民政府2024年度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目錄》《2024年區政府和區政府辦公室規范性文件制定計劃》,完成區政府重大行政決策事項1件,制發區政府行政規范性文件1件,對80件政府常務會議議題開展法制審核。對涉及省委托市用地審批的征地項目,完成15個批次用地合法性前置審核。強化法制審查力量。常態化落實司法所長列席鎮(街道)黨政工作會議制度,深度參與鎮(街道)行政規范性文件和重大行政決策事項合法性審查。匯編合法性審查工作手冊,編制合法性審查流程圖,推動提升基層審查能力。深化法律服務“聘用制”駐點工作,聘用6名法律助理派駐鎮街,輔助開展行政規范性文件、行政合同協議、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和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等工作。出臺《關于建立通州區公職律師統籌使用工作機制》,推動解決部分黨政機關公職律師人才短缺、分布不平衡問題。
(四)厚植為民理念,全面提升行政執法質量。強化執法隊伍培訓管理。嚴格執行行政執法人員資格管理和持證上崗制度,依托“南通州執法e掌通”平臺做好年度行政執法(輔助)人員、監督人員線上培訓和考試,嚴把行政執法隊伍“準入關”。積極參加南通市首屆“青苗杯”基層綜合行政執法崗位執法能力競賽,我區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大隊獲團體一等獎,市監局平潮分局稽查股獲團體二等獎,2名執法人員分別獲個人二、三等獎。深化綜合執法體制改革。進一步減少執法層級、歸并執法隊伍、下沉執法力量、理順職責關系,除中央明確的城市管理、市場監管、生態環境保護、文化市場、交通運輸、農業農村、應急管理等7個領域綜合行政執法隊伍外,不再保留其他行政執法隊伍。撤并整合勞動保障監察、自然資源、財政稽查、水政監察、質量技術監督稽查等5支執法隊伍,精簡編制37名。在鎮級層面,整合城市管理、建設、安全生產等領域人員力量,統籌設置綜合行政執法和安全生產監督辦公室。落實派駐人員屬地化管理,依托“大數據+指揮中心+綜合行政執法”機制,有效指揮調度區級部門派駐在基層的執法力量。探索實施綜合集成監管。印發《通州區推進“邀約式”指導服務、“合并聯合式”行政檢查工作實施方案》,制發全區綜合集成監管重點任務清單,針對監管領域中常見、高頻行政檢查事項,制定“合并聯合式”行政檢查場景清單,指導多部門開展“最多查一次”“合并式”聯合執法檢查、“邀約式”體檢等,有效降低涉企檢查頻次。
(五)深化訴源治理,多元調處彰顯公平正義。強化行政復議職能發揮。做好新舊《行政復議法》銜接工作,推行“簡案快辦”,對信息公開類、投訴舉報類等案件落實簡易程序受理,提升辦理質效。開展行政復議法律援助,幫助弱勢群體實質解決行政爭議。實行依法行政提示函制度,將事后糾錯前移至事前規范。全年受理行政復議案件361件,是去年同期的1.81倍;復議糾錯27件,制發行政復議意見書24份;復議后訴訟案件19件,無一件敗訴,復議決定被訴率全市最低。加大行政爭議化解力度。成立區行政爭議調處中心,建立爭議案件案前自糾、案后跟蹤制度,訴前調解訴訟案件8件,訴前調解案件數量全市最高。暢通府院常態化溝通渠道,與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展府院聯席,進行行政審判與行政復議同堂培訓,針對案件高發領域組織業務培訓,全力壓降行政敗訴。堅持新時代“楓橋經驗”。建成區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發揮“一站式”平臺作用,完善“一綜多專”大調解工作體系,通過整合多部門統一入駐、集中辦公、機制對接,實現對群眾合法合理訴求“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強化行業專業調解委員會建設,建立涉僑糾紛調委會。全面深化醫療糾紛源頭治理、前端化解成效,建立多元一體的醫療糾紛多元化解機制。2024年全區共受理矛盾糾紛17458起,調處成功17149起,調處成功率98.2%。
(六)強化制約監督,促進行政權力規范運行。健全執法協調監督體系。加強全方位、多層級執法監督崗位練兵,舉辦行政執法監督專題培訓班,開展執法監督知識考試。指導督促司法所規范化開展案卷評查,共評查案卷100余本,逐案提出問題建議,形成評查意見40余條,有效提升基層執法監督隊伍能力水平。創新執法監督模式。出臺《通州區行政執法監督與12345政務服務熱線建立協同合作機制的辦法(試行)》,探索制定12345數據分析預警標準,全面捕捉執法類事項信息,精準檢索執法領域問題線索,編制《行政執法類工單培訓手冊》,開展接線員專題培訓,提升執法類工單受理、辦結效率。聚焦12345熱線不滿意工單集中的重點執法領域,開展執法案卷集中評查,共抽查行政處罰案卷120余本,制發執法監督建議書7份。凝聚多維監督合力。推行“財政審計+”模式,統籌實施惠民政策落實及資金使用情況、鄉村振興資金使用績效情況等審計專題,全年共計完成工程投資審計項目400個,節約財政資金1.5億元。開展地方財經紀律重點問題監督檢查,推進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管理提升年”活動,做好政府投資基金監管工作,推進政府投資項目全流程管理。
二、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
一是強化法治統籌。將法治建設列入區政府重點工作目標任務,制定并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年度工作計劃。黨政主要負責人定期審閱法治建設雙月簡報,聽取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情況,研究解決法治建設重要事項。將法治建設納入年度綜合考核,優化指標內容,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推動各項工作始終在法治軌道上運行。
二是筑牢法治思維。緊盯“關鍵少數”,嚴格執行領導干部學法清單制度和政府常務會議會前學法,結合“菜單式”選學、專題教育等活動,全年集中學法12次。壓實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書面審閱各鎮(街道)、各部門和單位黨政主要負責人專題述法報告,組織行政機關主要負責人旁聽法院庭審,切實提高依法行政意識。高度重視法治人才培養,對行政執法、人民陪審、專職調解等法治工作隊伍分層分類開展專題培訓,提高依法行政意識和能力。
三是堅持依法履職。嚴格落實政府常務會議議事決策規則,深化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建立重大決策風險評估專家庫,保障決策事項順利實施。開展“政府公眾開放月”活動,推行法治觀察點和法治觀察員工作機制,加強基層法治建設督察,推動提高政府公信力、執行力。注重加強法治領域調查研究,推動政府部門圍繞法治營商環境、基層法治建設、重點領域行政訴訟情況及建議等形成一批優質調研報告,為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提供指引。
三、存在不足和原因
我區法治政府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還存在一些短板弱項,主要表現在: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用轉化還有差距,部分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推動工作的能力水平還需提升;法治人才培養和引進還需加強,部分單位能夠從事法制審核、行政調解等工作的專業型、復合型法治人才還有缺口;法治政府建設還不均衡,部分領域行政訴訟敗訴數和敗訴率與先進地區相比依然偏高。
四、2025年度主要安排
一是進一步加強黨對法治政府建設的領導。常態化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加強學習培訓、理論研究和實踐運用。認真貫徹落實《全面深化法治領域改革綱要(2023-2027年)》重點任務,制定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計劃,探索法治督察與司法監督聯動機制,壓實黨政主要負責人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責任。
二是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質態。圍繞重點行業、重點企業,不斷完善政策支持體系,做好精準服務指導,促進營商環境優化提升。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推出更多高質量全程網辦、“免證辦”應用場景。依托大數據逐步實現全流程網上申報、電子印章網上發證等功能,打造項目建設全周期審批服務新體系。
三是進一步強化制度決策保障。認真貫徹落實《南通市政府合同管理辦法》《南通市政府合同合法性審查指引》,建立全區行政規范性文件效力狀態臺賬制度和失效前提醒機制,健全法律顧問參與鎮(街道)決策論證、提供法律意見機制,著力提升基層合法性審查能力,推動“應審盡審、快審優審”。
四是進一步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探索科學有效的綜合集成監管模式,著力解決重復檢查、多頭執法等治理難題。抓好重點行業、重點區域執法監督,開展行政執法專項監督、執法案卷集中評查。貫徹落實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行政行為自我糾錯、行政訴訟全過程跟蹤等措施,進一步發揮行政爭議調處中心作用,持續壓降行政敗訴。
五是進一步提升依法治理效能。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高標準打造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運作框架,加強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一站式”平臺運行管理,用心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堅持實質辦理、調解優先,進一步規范信訪工作秩序,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