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區人民政府2019年法治政府建設工作總結
      來源: 通州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發布時間:2019-12-27 15:40 累計次數: 字體:[ ]

      2019年,在市委、市政府和通州區委的正確領導下,通州區人民政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和《通州區法治政府建設實施方案》,全面推進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設各項工作有了新舉措,取得了新成效。

      一、切實轉變政府職能

      1.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成立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協調小組,落實《關于深入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的實施方案》,完善“不見面審批(服務)”改革,加強權責清單管理,深入推進標準化建設和“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全面推行“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推動餐飲、文化市場、藥品經營企業開辦等許可事項改革,全市首家24小時便民自助服務區擴容再升級,提供不動產、出入境、交通、稅務、社保等多項便民自助服務業務,讓群眾享受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提速增效“3550”改革,取消對建筑工程施工許可中“建設工程抗震設計審查文件”的審查,為企業縮短材料準備時間;委托專家進行項目評審,項目承諾時限縮短;企業開辦實現一站辦理,大大縮減了辦理時限,不見面評價指標在全省營商環境評價考核中位列第一。成立通州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開展聯合獎懲,加強紅黑名單管理,上報紅黑名單總計419名。推進商務誠信“五創一建”和南通市級“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創建等活動。

      2.完善權力清單制度。通州區級行政權力事項清單和辦事指南在江蘇政務服務網統一管理、部門維護、統一發布,保持行政權力“三級四同”。根據上級政府網上政務服務第三方評估指標和政務服務事項最新標準,推動網上政務服務事項辦事指南及時修訂,實現清單更新動態化。嚴格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清單以外的行業、領域、業務等,各類市場主體皆可依法平等進入。在人社、司法、公安部門推進證明事項承諾制試點工作。積極推動國家級開發區賦權工作,公布南通高新技術開發區32項全鏈審批賦權清單,賦予其區級經濟管理權限,落實好賦權銜接事項,事項下放平穩有序。

      3.優化政府組織結構。緊扣改革方案制定、轉隸組建、“三定”審核等關鍵環節,統籌推進黨政機構改革,完成政府機構設置,共設有政府工作部門26個,其中新組建政府機構6家,重組2家,優化職能5家。積極開展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實踐“全面加強黨的領導,便民服務一窗口、綜合執法一隊伍、鎮村治理一張網、指揮調度一中心”的“1+4”改革模式,不斷提升基層服務便捷化水平。

      4.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召開重點工作點評會研究解決營商環境相關問題,出臺《通州區落實省市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的行動方案》《通州區聚焦企業關切優化營商環境暨“服務千企百日行”活動方案》等一系列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舉措。加強政企互動,召開全區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百強企業表彰大會、重點企業座談會等會議,扎實開展“服務千企百日行”、“銀企對接鎮區行”等活動,為企業提供政策信息、辦事指引、供需對接、風險預警等服務,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

      5.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圍繞突出環境問題整治、三行業企業、涉危涉重企業、散亂污企業、生態紅線控制區違法違規企業,開展“七個專項執法行動”。重點開展“零點行動”和“寧靜行動”,對環境敏感目標不定期開展零點夜查,堅決查處半夜偷排偷倒行為,突擊檢查建筑工地夜間施工的不法行為;組織“綠盾2019”環保執法亮劍行動,開展家紡廢料、化工印染、鋁氧化企業、涉危涉重行業等專項執法行動。開展“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按照“關停取締一批、整合搬遷一批、升級改造一批”的要求進行分類處置。

      二、健全依法行政制度體系

      6.加強規范性文件制定工作。嚴格依照法定權限制定規范性文件,公布了區本級行政規范性文件制發主體清單,全年共收到部門報備的規范性文件3件,前置審核部門規范性文件3件,出具文件合法性審核意見8件。開展全區規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工作,組織開展涉及市場監管、民營經濟發展等領域的規范性文件專項清理工作,發布區政府2020年度規范性文件制定計劃。

      7.落實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制度。嚴格落實重大行政決策事項規則,對《南通市通州區商品住宅開發項目可售地下停車位銷售管理暫行辦法》《南通市通州區機動車停放服務收費管理辦法》《關于全面加強全區戶外廣告設施和店招標牌設施設置管理的實施方案》等公開征求公眾意見,報備風險評估項目235個,召開專家評審會19場。區政府及其工作部門、鎮(街道)法律顧問實現全覆蓋,深入落實《通州區人民政府法律顧問工作規則》,充分發揮法律顧問“智庫”作用。

      8.嚴格行政決策責任。實施《關于強化“三重一大”事項責任推進專項問責實施辦法(試行)》,實行“三重一大”事項責任終身追究制度,凡違反“三重一大”事項集體決策制度,給黨和國家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或其他嚴重后果的,應當進行責任倒查和終身追責,不因領導班子調整和相關責任人的崗位、職務變動或退休而免責,并明確了“三重一大”事項決策各階段的不同問責情形。

      三、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9.全面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落實國務院《關于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的指導意見》、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江蘇省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41家部門和單位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雙公示”信息報送系統在“中國通州”門戶網站運行。至11月,平臺公示行政許可信息1049017條、行政處罰信息19506條。實地對城管局、市場監管局、交運局、文廣旅局、農業農村局、川姜鎮等重點執法單位行政執法“三項制度”落實情況進行督察,重點執法部門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推進情況良好,全區執法規范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10.加強行政執法監督。成立通州區行政執法監督委員會及辦公室,明確工作職責,嚴格行政執法監督。創新機制,設立民營企業執法監督聯系點,加強對行政執法機關涉企執法不作為、亂作為行為的監督。制發《2019年度行政執法監督檢查計劃》,制定通州區行政處罰案卷評查標準及行政許可案卷評查標準。組織區行政執法部門間互查互評,邀請區檢察院、區法院參與執法監督,開展應急管理、食藥品安全、交通運輸、城市管理等重點領域的行政執法質量督察,評查案卷100余份,提出整改意見30余條,并向全區通報了行政執法卷宗評查情況。

      11.提升行政執法人員能力。開展區級行政執法主體資格確認和行政執法部門執法人員確認工作,對需要辦理行政執法證、監督證的人員進行全面摸底分類統計,分類施行后期領證工作。嚴格行政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開展執法資格考試,凡未通過審核確認和考試的人員一律不得申領和更換行政執法證件。制定年度行政執法人員培訓計劃,組織全區37家行政執法部門法制負責人參加全省規范行政執法培訓會。同時,指導區各行政執法部門立足部門特點,量身定制特色化行政執法人員培訓工作。

      四、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

      12.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司法監督。堅持黨委統一領導,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堅持重大事項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向政協通報制度,及時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今年共辦理人大代表建議291件、政協委員提案293件,按時辦復率100%,一次答復滿意率為99.7%。嚴格落實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零報告制度。積極支持人民法院依法受理行政案件,尊重并執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認真落實法院司法建議和檢察院檢察建議。

      13.完善社會監督機制。積極搭建政府與公眾交流的“直通車”,通過“12345”政府公共服務平臺受理各類訴求,共受理各類訴求84342件。其中,電話受理74711件,全媒體渠道受理1069件,微信受理892件,省轉辦件933件,南通轉辦件6737件。日均業務量260件,電話接通率93.28%,辦結率94.32%,回訪率100%,滿意率94.30%。平臺按照辦理部門、辦理狀態、受理類型、滿意率、點擊率等進行分類匯總,形成答問知識庫,并保持動態更新。全區主動公開各類政府信息6000余條,依申請公開法定期限內辦結率100%。

      14.組織開展審計監督。修訂《通州區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操作手冊》,實施《區政府投資建設項目審計監督辦法》,在政府官方網站公布審計公示19個,共發出審計交辦單26份,督促審計整改問題37個。開展鎮(區、園、街道)違規發放津貼補貼審計整改,出臺《關于進一步重申規范機關事業單位津貼補貼管理的通知》。

      五、依法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糾紛

      15.強化行政復議。制定《關于區政府行政應訴案件處理程序有關問題的通知》《南通市通州區人民政府行政復議工作規則》,細化行政應訴工作分工,完善行政應訴工作流程,規范行政訴訟案件報告、分析、統計、歸檔等各項制度。今年新收行政復議申請37件,不予受理4件,受理前撤回申請8件,受理25件,涉及行政處罰、信息公開、投訴處理等方面。堅持依法受理、高效辦理,充分運用調解手段,加大行政爭議調解力度。

      16.規范行政應訴。強化行政應訴工作,落實行政訴訟出庭工作要求,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100%。實行應訴登記制和提示制度,提醒行政訴訟涉案部門單位及時應訴,并每月收集全區行政訴訟等重要指標情況。組織行政案件庭審觀摩,舉辦行政敗訴案例專題研討會,提升行政機關負責人和工作人員依法行政意識、行政應訴能力。區政府常務會專題聽取和研究行政應訴工作,對鎮(街道)、部門的敗訴案件逐個進行提示,要求其剖析敗訴原因,提出改善舉措,從源頭上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17.健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理念,依法化解社會矛盾。學習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一綜多專”大調解工作體系,加強矛盾糾紛預警預防工作,強化矛盾糾紛網格化排查管理,努力提高矛盾糾紛調處率、成功率和人民群眾滿意率,全區三級調委會共受理矛盾糾紛10600余起,調處成功10300余起,調處成功率97.9%。探索推行以公益性為主的律師調解工作,化解、鈍化民商事矛盾糾紛120余件。

      18.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建設。加強信訪法治化和依法分類處理信訪訴求工作研究,完善制度機制,規范工作規程、辦理流程和文書格式,信訪復查復核件全部錄入江蘇陽光信訪信息系統。強化信訪復查在信訪答復中的糾錯作用,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形成信訪工作上下聯動、整體推動的良好局面。全面推行權益保障卡,區人民來訪接待中心權益保障卡發放率100%;嚴格落實領導干部接訪下訪和包案化解制度。

      六、落實法治政府建設保障措施

      19.強化法治政府建設第一責任人責任。區政府主要負責人全面履行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擔任區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定期召開區政府常務會議,研究解決區政府行政應訴案件處理程序、區政府行政復議工作規則、區本級行政規范性文件制發主體清單等法治政府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加強督查考核,將黨政領導干部履行推進法治建設職責情況作為年終述職重要內容,納入綜合考核范圍,實行工作考評、專項報告有機結合,確保區鎮兩級政府主要負責人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不折不扣得到履行。

      20.提升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能力。落實領導干部學法制度,在區政府常務會、黨組會上組織學習《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暫行條例》《法治政府建設與責任落實督察工作規定》《烈士褒揚條例》等多部法律法規,組織法治政府建設專題講座,增強領導干部的學法意識,提升用法水平。全面開展領導干部任前法律知識考試,共98人參加并通過測試,先后在全區組織開展了《公務員法》《保密法》等專項法律法規學習和測試活動。舉辦全區領導干部經濟與法主題培訓班,開展“千名領導干部觀百庭”活動,提高領導干部依法行政意識和能力。

      21.積極爭創法治政府建設示范。注重發揮考核“指揮棒”導向作用,將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設考核結果作為部門和鎮(街道)年度綜合績效考評中法治建設指標的重要內容,倒逼各項工作任務落實到位。按照中央依法治國辦、省市依治辦部署和要求,積極組織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制發《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責任分解表》,將95項考核指標分解到各部門各單位,申報省級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綜合和單項示范,序時開展南通市級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工作。

      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和通州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業務部門的指導下,我區法治政府建設得到了新的提升,但對照更高標準、群眾期盼,我區還存在“有的單位依法行政意識和能力不強”“行政執法水平不高”“行政敗訴率偏高”等問題,社會治理法治化工作也亟需提升。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決勝之年。我區將繼續深入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開展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強化依法行政工作弱項,力爭建成高質量的縣域法治政府樣本。


      南通市通州區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16日